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陶伟 《旅游学刊》2000,15(5):35-41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在新世纪的今天,“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梁学成 《旅游学刊》2006,21(6):16-22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朱建安 《旅游学刊》2004,19(4):79-84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财政、行政管理、法治等条件尚未成熟,而且效率条件即使在美国是否满足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产旅游的政府经营存在一个悖论:规模经济在行政性垄断条件下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应该立足于经济规制职能的发挥,突出表现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本文以一个价格下限模型为例,说明通过控制旅游者数量的方式限制经营者的可能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是现今世界上以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精美、保存良好著称的佛教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作为中国第一批文物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79年开始,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世界遗产地与旅游之间关系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锐 《旅游学刊》2002,17(6):7-8
有关世界遗产地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世界遗产地能不能开展旅游?当然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确定的缔约国的责任包括"鉴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等五项."展出"给谁,当然是"展出"给人类,这就是说遗产不是关起门来进行保护的,而是要与人类见面的,其价值是要为人类所欣赏的."旅游"对遗产地有没有负面影响?毋庸置疑.旅游会带来土壤的压实和侵蚀,会带来水质和大气质量的下降,带来通货膨胀和治安压力等等.但同时旅游又可以(或者说可能)为遗产地带来好处,门票、特许经营费和捐款"可能"为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提供资金.游客可能成为一个遗产地的朋友从而为该遗产地带来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华 《旅游学刊》2012,27(4):3-4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而这个适度的“度”如何把握,却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旦偏向于开发论,将可能放大开发连带,形成无序开发,甚至不可控制;如果过于偏向于保护论,将可能限制了遗产地的正常发展.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成为遗产研究、遗产地规划与决策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丽江发展模式——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其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在核心区鼓励传统文化的开展。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和推广,以及人们对于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认知与关注,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可持续旅游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探讨和应用。由于其概念具有吸引力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可持续旅游成为近20年来旅游领域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不仅得到了全球旅游行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也被很多国际组织和政府所推崇。20多年来,众多学者、旅游研究机构和组织从  相似文献   

9.
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朱竑  李鹏  吴旗涛 《旅游学刊》2005,20(5):21-25
中国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事实也说明遗产地确实具有开发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通过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各世界遗产地在国内游客的感知中并未处于相同的地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世界遗产地并不就意味着绝对的旅游吸引力。世界遗产地名誉的获得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决定旅游地发展的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恰当宣传.进而促进其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旅游的理想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尊重.拥有美好的理想固然可贵,然而,面对现实中的诸多挑战,实现理想的目标似乎离我们很远.  相似文献   

11.
李虹 《旅游学刊》2012,27(5):10-12
一、世界遗产西湖的普世价值 在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中国游客如潮般涌向美国的繁华都会,法国的浪漫乡间,西班牙的阳光海滩时,国际游客的视野也越来越多地投向了中国这片朝气蓬勃的旅游热土。习惯了身边的繁华似锦,习惯了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当国际游客挎上行囊,在地图上圈下中国这个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心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故宫可持续旅游调查研究--一个现代服务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旅游已成为旅游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以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旅游,更是众多国际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北京故宫的旅游服务调查为切入点,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分析了游客对景点服务的态度和需求,同时也探讨了服务与可持续旅游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工具--服务质量.同时对故宫的旅游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来达到故宫的可持续旅游.  相似文献   

14.
通过游览国内国际的世界遗产地,从旅游者的角度,明显感觉到我国的世界遗产开发、管理和服务有许多不如意处,需要进行系统的改进和提升. 一、现实中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与人们理想中的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价值依据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追溯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在不同学科中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不同价值诉求,探讨了基于功利价值、正义价值或良心价值等不同价值基础之上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环境与发展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的部分流派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可以为旅游发展提供现实的、可操作的指导,体现了对功利价值的追求.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密切关注旅游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影响,体现了对正义价值的追求.而环境伦理和生态伦理学则更多地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良心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80年代之后,可持续发展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同时,国际社会也逐渐认识到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联。一方面,旅游业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另一方面,与其他产业相比,它与环境更为友好、和谐。在此背景下,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被提出来,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19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表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纳入可持续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可持续旅游研究通常关注旅游业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它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泛,包括地理学、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商业管理研究。目前,在英文学术期刊和其他语种学术期刊上,包括中文期刊(《旅游学刊》)都刊登了大量可持续旅游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根据布伦特兰报告中的定义③,可持续旅游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了解旅游发展更为可持续的过  相似文献   

18.
梯田与旅游——探索梯田可持续旅游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世代演化,稻作梯田已成为代表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生产性景观,其存在的永久性取决于其农业利用(农业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然而,梯田景观也会因其本身的特征成为基本的旅游吸引物,一些特殊案例已引起联合国注意。文章对比分析巴厘南部中心地区(Parawisata Budaya)对文化旅游的重视和红河丰富的梯田景观与文化,从资源与可进入性、市场和营销、规划等方面提出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措施建议,并且探讨了梯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外,提出要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不仅能确保他们从中获益,更重要的是体现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梯田旅游最终还需依赖他们的农事活动和其他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关系争论的本质是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之关系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各界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认识的动态性变化一直推动着其对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关系认识的调整与深化.总体来看,国内对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关系的认识已超越冲突论,而进入调和论之认识阶段,同时更加科学的协同论理念也已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对外部的世界更加了解了,经过比较,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提高了发愤图强的决心和信心,于是,各行各业似乎同时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口号,要尽快和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