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征 《商》2014,(24):192-192
纪录片兼具社会和市场功能,对于时下举步维艰的电视产业来说,纪录片生产完全可以在夹缝中寻得一丝生机,甚至一点先机。在纪录片没有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之前,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在纪录片梦想的道路上探求和摸索,那就是---用拍纪录片的方法做新闻。纪录俨然成了一种新闻“时尚”。  相似文献   

2.
曹雪莹 《中国报业》2023,(12):20-21
在电视台的摄像工作中,新闻和纪录片的摄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并对电视节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摄像的工作实践中,有必要对新闻和纪录片摄像本质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完全掌握并遵循二者的摄像规律,创造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极具吸引力的纪录片,满足受众各自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同时,纪录片的真实又是多元化的,有时候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有时候则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人文化理解;还有时候甚至是创作者内心观念和情绪的一种外化。在纪录片的品性中,真实是"第一性"的。  相似文献   

4.
荷兰纪录影片大师伊文思在《摄影机和我》一书中说:“摄影机前的真实事物是否真实,观众是否相信,关键不在于这些事物是否受到干预,关键不在于这些事物是否受到干预。没有一部纪录片,甚至没有一部新闻片,是不经过某种程度的艺术处理就可以摄制成功的。当你对一个人说:‘别瞧着摄影机的时候,’表演就开始了。可见,适当的对被摄新闻主体进行拍摄调度,不仅可以做,而且也是人物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刁竹 《中国报业》2018,(23):71-72
重庆晚报的新闻客户端"慢新闻"APP,以"做这个快时代的逆行者"创新出击,不但让"慢新闻"在多如牛毛的新闻APP中脱颖而出,内容5个月做到全国第七,下载量10个月突破100万。其以不俗的成绩,为融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康文君 《中国报业》2022,(21):92-93
本文结合对外传播的内容,阐述新闻纪录片的特点,从选题聚焦、传播基调、传播形式、传播渠道4个方面分析了纪录片对外传播价值体现的影响因素,重点从精细化构思的选题视角、柔性化表达的传播基调、碎片化传播的叙事节奏、多元化推广的传播机制等方面探讨纪录片对外传播价值体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1日,每年投资6个亿的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上星开播,这是中国第一家覆盖全国的纪录片频道,这是我国纪录片市场发展里程碑式的开拓,也体现国家对这一"文化活化石"的重视。这也引发了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经济的发展关注,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等适合我国纪录片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以期完善纪录片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事情的报道.在新闻的众多分类中,经济新闻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大潮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分支.《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定义:"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简单说来,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可以说,经济新闻并不像民生新闻、现场新闻等近年来出现的较新的新闻现象,而是在新闻史上具有相当历史和重要性的一种新闻报道分类.  相似文献   

9.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和放大,是一种需要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好的文体,以短小精悍、描写细腻、语言生动见长。因此,也是一种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文体。
  笔者在《山西电力报》从事编辑工作,这是一份面向全省电力系统职工的行业报,报道的内容、发行范围以及受众群均为电力职工,点缀在报纸中的新闻特写,往往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系统内的电力职工能用较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了解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生动故事。但好看的文体不一定好做,写好新闻特写要在采访、写作上做足文章,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其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理性和深度,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强大"引擎",并迸发出巨大"正能量"。要积聚新闻传播"正能量",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时下,新媒体发展异军突起,新闻同质化越演越烈,独家新闻几近消弭。如何守住阵地、留住读者,是纸媒新闻人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报纸是一种新闻产品,怎样将新闻做得抢眼,这不仅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怎么做。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策划是新闻出彩的原动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纸媒而言,策划就是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是找准主旋律、唱出最强音、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傅剑青 《中国报业》2018,(23):76-7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赞不绝口,那么,我们采写的新闻作品能否也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吸引大家的眼球,调动大家的"胃口"呢?作为衢州土生土长的媒体《农家报》做了有益的探索,结合"走转改"活动,通过走基层、下田地、访农户,捕捉乡村"原生态"新闻。  相似文献   

13.
王川 《中国报业》2012,(19):61-62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其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会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因此,读者最关注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本土新闻。这不仅是新闻接近性的原因,更在于新闻报道中隐含的一种本土文化认同。相对于省级晚报,地市晚报至少有三个做强本土新闻的优势:一是采访力量强,对本土新闻驾轻就熟,二是了解本地需求与读者口味,三是对本地新闻的解读更具亲和力与贴近感。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角度是写好新闻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好的新闻角度可以使新闻耳目一新,尤其是在新闻行业的激励竞争和信息膨胀的大背景下,新闻角度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新闻角度可以从新颖和以小见大入手,更要将受众的喜好加入其中,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偏离了初衷变成了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对新闻传播的媒体产业格局巨大改变。手机媒体因其便利性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了解新闻资讯,且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传播新闻速度更方便快捷,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时代到来。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4)
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先进传媒理论的指导。作为传媒大国,学界和业界还存在着"拿来主义"、"经验主义"等不足,体现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自信不足,创造力不强,急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创新,增强新闻传播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增强我国的国家软实力。本文从新闻传播理论的内在基础、本质内涵、显著特征、提升路径、保障机制、检验标准等六个维度,提出提升新闻传播理论创造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纪录片制片人查尔斯·斯特林在《大众传媒革命》一书中写道:"传统新闻媒体的聚合以及当今新闻报道向网络的迁移,正在彻底改变并扩展传统的新闻定义。"[1]其实,"新闻定义"的改变并非始自今日,只不过"于今为烈"罢了。最近《洛杉矶时报》用机器人代写新闻,南加州大学拟开设"眼镜新闻学"的课程,都为这一说法作了注脚。经典的新闻定义及其发展陆定一曾在1943年提出过一个影响深远的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因其尊重"事实"的唯物主义属性及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8.
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告,他主要通过视觉感观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载体,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新闻图片能给人带来一种真实性与实感性,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部分新闻人为了新闻噱头,将新闻图片最基本的特性抹杀,使用技术手段制造假新闻图片,本文就假新闻图片与新闻人的道德操守之间的关系做了浅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业》2015,(1):80
@竹水琉璃:新浪新闻新年献词如是说:我们将这样描述世界,坚持理想与专业。有情感,但绝不煽情;有立场,但绝不耍态度;有选择,但不会偏颇。所有的改变背后,有一种理念始终未变:做新闻的理想主义者,做新闻的专业主义者。前途荆棘,但我们坚信我们与所有人一起创造的价值,就像坚信我们终将生活在更好的未来一样。@凤凰时政:2014,媒体经历着一场思想的变革,全媒体、新旧融合、互联网思维、自媒体、死亡与再生、悲观与期望。有人离开,更多人选择坚守,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新闻摄影商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征  王胜光 《商业时代》2005,(29):69-70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逐步宽松,新闻摄影由传统转向网络化,网络化新闻摄影的出现使新闻摄影从少数专业人士向大众化转移,媒体市场成为买方市场,新闻摄影从事业转向产业,由此导致原有生物链的改变,本文总结了网络化新闻摄影出现后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这些改变对比分析了网络化新闻摄影出现前后两种商务模式的不同,并在确立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