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严 《商》2014,(1):265-265
通说认为,担保合同由于某种因素而无效以后,担保的人要根据他自己的主观过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此时担保人的责任是典型的缔约过失责任。不管是在学理上还是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担保合同无效后担保人是否担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其主观过错。本文着力于担保合同无效后担保人的责任,以此来窥探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观过错要件。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担...  相似文献   

3.
彭礼坤 《商场现代化》2007,(26):297-298
<正>一、无效担保合同责任的处理《担保法》第5条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该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综合了《公司法》、《合同法》等  相似文献   

4.
栗胜华  李荣辉 《商业研究》2007,(11):210-213
合同法中缔约过失制度的适用范围,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1861年,耶林最先提出缔约上过失责任时,他所指的只是在契约无效或不成立时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它开始向着更广阔的范围伸展,合同有效情况下的缔约过失也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缔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充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制裁过错,实现合同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缔约人在缔约过程中有违反合合同义务行为的存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有过错的存在,缔约当事人损失的存在,缔约人的过错行为与相对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存在等四个要件。  相似文献   

6.
周辉 《商场现代化》2010,(22):118-118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过错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给对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市场经济交易安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合同签约的效益和经济的安全运行,我国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 1999年4月,李某向乡信用社贷款6万元,其在乡中学当副校长的哥哥,以学校的名义作了担保。2000年10月,李某的贷款期限已到,却还不起贷款本息。乡信用社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乡中学承担连带责任,偿付其余的贷款本息。经法院审理,认定乡中学对乡信用社的担保合同无效,判决被告乡中学在李某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部分承担40%的责任。《担保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与商家订立口头或书面合同。但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或合同成立之前的缔约过程中,由于商家一方的过错致使合同不成立或无效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失,这时商家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1:消费者陈先生想购买一套商品房,于是与某房地产发展商约定了看楼时间。某日,该房地产发展商派工作人员陪同陈先生一起去看房,因商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着手,对缔约过失责任作一研讨。对完善我国合同理论及立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是对处在缔约过程中的双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保护,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程中的适用。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完善了我国的合同责任制度。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赔偿责任,是缔约一方当事人对他方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但只有在符合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时,缔约当事人才能承担缔约过失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刘海芳 《市场周刊》2004,(10):83-84
在传统的合同法中,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仅仅存续于合同的成立与履行完毕这一段时间。如果合同关系尚不存在或未成立,就无所谓违约责任可言。因此,在合同因一方当事人缔约时的过失不成立或无效时,如何保护受损失的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成为违约责任不能解决的问题。缔约过失责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产生的。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缔约过失责任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争议。本为即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张骏翔 《中国市场》2015,(4):60-61,64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因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本文叙述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以及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现状。笔者将通过对学界不同观点的分析,详细阐述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并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其他法律规范,具体分析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四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债权实现,债权人往往会要求债务人同时提供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这种担保形式称为混合担保,而担保人承担责任后,能否向其他担保人进行追偿则一直存在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于混合担保追偿权的法律含义及其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介绍,而后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对于当事人直接约定追偿权、未明确约定追偿权但约定了责任顺位与份额,担保人在同一合同上签字的追偿权三种情形中追偿权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数个担保人分别与债权人签订不同的担保合同且未明确约定追偿权的情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于新循 《商业研究》2004,(3):139-142
合同过程分为成立、生效、履行和履行完毕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 ,合同责任分别有三种样态 :先合同责任 ,即合同生效前之订立阶段的缔约过失责任和成立后至生效前的效力过失责任 ;合同中责任 ,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完毕前之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完毕后之后合同责任。这三种合同责任样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基础。共同构建合同责任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刘燃  卿予绫 《现代商业》2007,(26):288-288
缔约过失责任,又称先契约责任,有的学者直接称为缔约过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论已逐渐完善,并为各国判例、立法所肯定。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概念,但我国现行《合同法》也以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缔约过失责任作为民法理论问题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理论争议。本文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着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观要件、过程界定、适用范围试着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了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因此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类型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也不同于侵权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只能产生于缔约过程中;是对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上独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的性质。本人详细讨论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理论依据、构成要件、法律特征及其与相关责任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立法和不同学者的学说的论述。让读者清楚了解和掌握缔约过失责任,明白其在规范民事主体的缔约行为,促进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缔约环境,使合同法律制度得以更好的实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各国立法、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评为法学上的重要发现。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发生在双方缔约过程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这一责任承担方式而不是表现为具体的契约,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又被称为一种"先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因诚实信用原则所必须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是法律保证缔约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不受他人侵害,将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融汇其中的特殊义务。缔约当事人在履行缔约过程中应着重尊重诚实信用原则,在交易上尽必要之注意,相互协作、相互照顾、相互保护等等义务,从而使合同善意的得到成立,生效直至被履行,实现对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19.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上独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的性质。本人详细讨论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理论依据、构成要件、法律特征及其与相关责任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立法和不同学者的学说的论述。让读者清楚了解和掌握缔约过失责任,明白其在规范民事主体的缔约行为,促进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缔约环境,使合同法律制度得以更好的实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越权担保合同有效、无效之间的取舍本质上是在公司利益、股东利益与担保权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取舍,但是不同主体的利益并不存在必然的位阶高下之分。在越权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上,应以降低社会整体交易成本为宗旨,区分不同类型公司作为担保人时的调查成本、救济成本,采取最能有效降低社会整体交易成本的效力认定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