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有进行进出口贸易的32个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2~2009年,采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进出口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论显示:在不考虑行业特征的情形下:第一,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第二,在将进出口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出口贸易增加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进口贸易增加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在考虑行业特征的情形下:第一,出口扩大工资差距,进口没有影响。第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方式转变,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消费偏好,需求层次重叠以及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使得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发展,不断推动贸易技术革新,促使国家经济增长。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仍将是未来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进行梳理,探究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动因,对当前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效应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3.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国的产业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任嘉嵩 《商业研究》2005,(5):152-15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正在由产业内贸易向产业间贸易转变。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怎样在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产业内贸易现状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提出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将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5.
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它很好地解释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实。中国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总体的研究或者是对工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而对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利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宁 《商业时代》2015,(10):36-37
产业内贸易是一门新兴的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的研究对于国际分工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产业内贸易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正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新的理论。本文围绕产业内模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内模型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模型,在综合考虑国家特征以及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突破原有的研究瓶颈,为差异化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1995—2012年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及行业TF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在电子及光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而与日本相应行业的TFP差距小幅扩大。以Hakura和Jaumotte的研究模型为基础,进行中日双边制造业10行业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构造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双边产业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来自日本的进口占优产业间贸易带来正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995-2013年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及行业TFP对比状况,发现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高的行业集中于较低技术含量行业,而这些行业与美国TFP差距并未明显减小。进而以Hakura&Jaumotte(1999)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区分产业内、产业间贸易,进行中美双边制造业10行业层面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运用Stata对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双边产业内贸易层面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当今社会贸易种类已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中最核心、附加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中国与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意经济体间生产者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比较测度,揭示出当今中国在急需产业转型、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同时,文中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受约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2000-2005年间,中美、中德、中意专利产业内贸易不存在,仅有产业间贸易,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专利技术方面的差距所在。基于文中的研究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升专利业发展、继续巩固货物贸易比较优势,提高科研、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强环保,这将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丹 《商业研究》2002,(23):15-17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中国城乡收入比及国际贸易等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及加入各种控制变量构建总贸易、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三个模型,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贸易、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均对我国的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总贸易及进口贸易对居民收入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出口贸易与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本文对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艳 《科技转让集锦》2011,(18):245-245
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以我国产业内贸易为视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中国与各国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丹 《商业研究》2002,(12):15-17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垂直专业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贸易形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因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种贸易形式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垂直专业化构成产业内贸易的另一重要起因.文章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9.
逆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冲击对经济平稳性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重要议题。贸易冲击是外部冲击最直接和直观的测度方式,也是导致外向型经济体产出波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产业关联理论构建动态Leontief模型,并结合中国42个产业的实证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进出口贸易冲击通过产业关联对经济波动的压力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冲击通过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和推动效应对经济波动造成压力,且该压力通过产业间关联扩大;进口贸易冲击通过进口替代产业发展反向拉动了经济增长。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具有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外部波动压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逐步呈现,应在关键领域的重点产业找准施策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世界分工的专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兴起,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形态,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其次分析了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