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提升智库能力,促进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借鉴国外顶级科技智库的运行机制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从治理体系、组织结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兰德公司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国际顶级科技智库具有治理结构完善、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多元化、严格把控研究成果质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提出若干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是中国科协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对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协在组织网络、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民间科技外交、智库成果宣传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智库网络未充分发挥作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完善、体制机制障碍、智库成果水平有待提升等劣势。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协事业转型升级、大数据技术发展是中国科协面临的机遇;国际竞争格局剧烈变动、全球科技治理领域话语权有限、国内外科技智库发展迅速是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需要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分析,借鉴国际知名智库管理经验,立足中国科协自身特点,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建议。一是明确智库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学术支撑三个方面夯实智库建设基础。二是形成智库核心产品,畅通智库影响渠道,提升智库影响力。三是建议实施养“心”工程、强“翼”工程和链“家”工程,协同推进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4.
综观当前国内外环境,我国旅游智库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借鉴美国智库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重视旅游研究的独立性、推动旅游发展决策咨询国际化、建立健全旅游科研体制、加强旅游智库人才培养等我国旅游智库建设着力点,以期通过完善智库建设,强化旅游智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服务和引领旅游业适应新形势改革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实施,智库期刊作为智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的平台,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提升支撑效果,都是当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年以来与智库期刊相关的文章,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从统计分析、智库期刊内涵特征、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智库期刊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促进智库期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渐加快,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范式。新形势下,科技智库需密切洞察外部环境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新需求,构建一个强大的柔性网络,快速响应、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释了柔性科技智库网络的概念和内涵,然后从组织、资源和功能三方面提出柔性科技智库网络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期为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科技智库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提供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7年全球智库报告为蓝本,以排名前20的国内外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不足,总结出改进办法,最后提出从变革组织模式、改进人才交流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影响力四个方面为我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哈尔滨市新型智库建设既是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地方特色智库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其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能力的必然要求。结合哈尔滨市智库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智库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智库创新研究能力不足、智库体系结构不尽合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和智库建设评估机制欠缺等问题,提出规范智库建设政策法规、提升特色智库竞争能力、创新特色智库建设内容、加强智库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智库评价转化机制等加快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指导哈尔滨市智库建设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纷纭复杂的国际发展态势,决策者们要想做出科学化、精准化的决策,越来越离不开智库的支撑与辅助。2015年以来,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科学决策方面辅助作用发挥已经越来越明显,为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能够在国际上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仍然十分匮乏,我国的智库,无论是在研究理念、研究结构与水平,还是在方法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智库研究手段,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要求对智库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与升级,这是决策科学化、精准化的必要条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青岛市科技智库公共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转型与升级,能够提供全面有效可靠的数据,使得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加快了智库系统的运行和研究效率,提升了智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能够更好地为青岛市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库期刊作为链接智库与政府、新闻界、民众的桥梁,在传播智库成果、增进学术交流、扩大智库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科技智库期刊为研究对象,依据智库的内容和功能筛选出具备典型特征的科技智库期刊进行案例研究,从期刊研究内容、栏目及专题设置、国家项目支持和国家政策协同四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案例研究提炼科技智库期刊的典型特征与功能,最后,提出科技智库期刊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以期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金独立是智库保持竞争力、独立性和影响力的先决条件,但目前对中国智库的经费研究和深入调研仍然较少。国际知名智库的经费来源往往较为多元化,且大部分智库资金都投入到了项目研究中。对中国国家高端智库的经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中国智库普遍存在资金运营情况高度不透明、统计口径与指标衡量混乱、缺乏单独的资金运营情况说明、高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经费支出分类较为粗略、行政管理支出过高、部分智库经费结余过甚等现象。本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更应扎根于中国的政治生态文化,从经费机制上更好地保持智库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超星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2005-2019年期刊的智库专栏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我国期刊智库专栏数量、分布、文章数量、文章主题等专栏发展情况进行多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学术期刊智库专栏的相关数量特征及下载量、被引量等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发文排名前20的机构大部分来自较发达地区;文章多为二人合作且以同机构合作为主;多以创新创业、智库及其建设、企业/公司发展、经济发展、互联网相关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主题;近年来基金资助文章占比迅速增长;国家级基金与省级基金均占比较大。存在的问题包括:智库栏目规模较小;影响范围有限,传播力低;发文地区分散,差异明显;主题覆盖面窄。建议发挥政府、期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作用,完善智库期刊、智库栏目与咨政建言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12种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2016—2020年的栏目设置、研究领域、作者群体组成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情况,研究其办刊模式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发挥科技智库优势、优化品牌形象、强化作者群体、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等4个方面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为中文综合性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影响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外交是主权国家的政治活动,随着中国外交全面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涉及不同行为主体和不同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外交应运而生,其中,科技外交备受关注,特别是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有关科技外交的战略、政策、规则、方式、风险防范等逐渐成为热点,亟待跨学科融合研究科技外交问题。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和现实资料,对科技外交的内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地,面临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的急切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在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渐摸索出总分馆制、科普联盟、社会共建等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共享与社会协同程度,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运行管理制度欠缺等困境。为了推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馆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科技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