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择高产、优质、耐密、紧凑型品种 结合皖北地区多年种植情况,近年玉米主推品种有:先玉335、郑单958、鲁单981、淮河10号、中科4号、弘大8号、浚单20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真实玉米种植密度实验为论述对象,探讨所不同密度影响下玉米的产量以及农艺性状变化影响。帮助确定合理的种植形式,从而达到对玉米产量的提升效果的,农艺性状表现也能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准确评估玉米高产措施的增产潜力,量化设计高产玉米技术模式,为合理应用玉米高产措施挖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选取北京、泰安和榆林为研究地点,以当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利用Hybrid-Maize模型,对"直播"、"晚收"和"增密"3种主要玉米高产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动态响应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进而设计构建适宜不同地点的玉米高产技术模式并评价其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增产潜力。[结果]在北京和泰安,播期推迟至5月20日后有利于玉米产量潜力增加,直播较套种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提高18%和20%;适时晚收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潜力,在中产年份,每推迟收获1d,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能够增加214kg/hm~2和204kg/hm~2;增密措施是提高产量潜力的重要措施,不同地点均表现为在密度高于7万株/hm~2后,增产效应降低。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合理密度不同,北京和泰安的合理密度在7. 5万~8万株/hm~2,榆林的合理密度在8. 5万~9万株/hm~2;当前的管理措施下,不同地点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为12~15t/hm~2。通过措施优化组合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潜力,不同地点措施优化途径不同。总体上,设计构建的高产技术模式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提高15%~41%。[结论]当前玉米生产主推技术(直播、晚收、增密)能有效提升玉米产量潜力,但其适用范围在不同地点有所不同,Hybrid-Maize模型是实现玉米定量设计栽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崇义县从 1 998年开始引进“穗甜一号”、美国“金黄粟”、“金银粟”等超甜玉米实行订单种植 ,到去年底累计种植 1 2 6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玉米 960 0公斤 ,高达 1 5750公斤(鲜玉米棒 ) ,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产品销路 ,每公顷玉米比种水稻增加收入 60 0 0元以上。现将超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合理轮作 ,隔离种植。超甜玉米需肥量较大 ,病虫危害较重 ,合理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减轻病虫发生。超甜玉米既可自花也可异花授粉 ,如果接受其他品种花粉 ,则子粒变为普通过玉米类型 ,改变了品质。因此不同类型的甜玉米 ,以及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5.
京科968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了国家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辽宁中晚熟区(丹东除外)、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以及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地区春播种植。2012—2013年,连续被农业部推荐为玉米主导品种。该品种在东华北地区从出苗至成熟共计128天,与郑单958相当。株型下部平展、上部紧凑,株高3米左右,穗位高约1.2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据多年多点试验和示范证明,京科968在种子活力、幼苗顶土能力、植株长势、抗逆性、抗病虫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该镇夏玉米播种面积一直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成为左右该镇粮食生产大局的重要农作物。1987年以前,卞桥镇种植夏玉米主要是丹玉13,烟单14等常规稀植品种,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品种已逐步退化,产量连年下降。因此,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等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7个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穗位高>株高>行粒数>穗长。因此,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单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粮食产量,关系着粮食安全的大事;决定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玉米品种.从玉米生产发展的历程来看玉米产量的每次提高和飞跃,都离不开玉米品种上的革命,即品种更新.玉米杂交种秸秆质量的改善及紧凑型耐密品种的出现,使密植栽培成为可能,使得玉米产量稳步增加.从玉米生产的历程和美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看我们辽宁玉米生产的密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玉米生产单纯依靠挖掘单株生产力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已十分困难,因此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我们辽宁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种植耐密植品种是我省农民增收、生产增效、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选择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优质、高产安全成熟的抗病品种:在品种性状上选择散穗、着粒密度稀、分蘖力强、抗病、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大穗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品种、不同播种量和产量的试验分析可知:随着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和不孕小穗逐渐降低或减少,增加播量会增高株高,同时导致结实小穗减少,不孕小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增加播种量可以增加成穗数,但导致穗粒数下降。适期播种的小麦产量不受播量的影响,10月18日增加播种量也能获得高产,过晚播种易造成群体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选择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优质、高产安全成熟的抗病品种;在品种性状上选择散穗、着粒密度稀、分蘖力强、抗病、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大穗品种。  相似文献   

12.
“入世”对我国玉米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的三大粮食品种之一 ,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1/ 4。如何应对“入世”给玉米生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我国玉米生产和流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现状   1.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199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 2523. 9万公顷 ,比 1979年增加 25. 4% ,总产量 13295. 4万吨 ,比 1979年增加 1. 21倍 ,超过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   2.我国玉米生产很不平衡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 ,销区则集中在东南、华东、西南和京津沪三市。北方的 15省、区…  相似文献   

13.
1稻谷总产连年增加各品种有增有减全国稻谷播种面积持续增加:2004、2005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和稻谷产量得到恢复性增长。尤其是2005年国家首次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极大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广大种粮农民进一步增强了信心。2006年稻谷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据预测:2006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将达到2893万公顷,同比增加10万公顷,增幅0.35%;产量将达到1.84亿吨,同比增加300多万吨,增幅2.1%。1.1早稻面积与产量略有下降预计早稻产量减少15万公顷,全国早稻种植面积下降为586万公顷,降幅2.5%。根据有关部门预测…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09,(11):25-25
黑龙江省目前种植的小麦为春小麦,一般在3月底到4月上旬播种,4月底5月初出苗,出苗期正是当地的旱季,无效小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春小麦的灌浆期又与当地高温期重合,造成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致使当地春小麦产量低。全省种植面积已从高峰时的200多万公顷降到20万公顷,严重影响大豆调茬。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业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大多为杂交种 ,因其生活力强、产量高、雄穗发达、花粉量大 ,在生产上表现出优势强 ,故颇受农民欢迎。但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我们在受玉米杂交制种田母本去雄的启发下 ,经过试验 ,发现大田玉米隔行人工去雄比不去雄的增产17 3 %。人工去雄的玉米穗大、粒多、秃尖轻、百粒重提高0 5克 ,同时空秆率低。农民中有“玉米去了头 ,力气大如牛”的说法。一、玉米人工去雄增产的原因1 去雄后的玉米减少了养分的消耗 ,能充分供应雌穗发育的营养需要。2 玉米去雄后减少了雄穗对叶片的遮光 ,能够提高光合效率 ,增加光…  相似文献   

16.
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比重分析、边际贡献率分析、Cox—Stuart趋势检验、方差分解影响弹性及敏感分析法对四大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在粮食总产量中仍占有主要地位,粮食总产量对稻谷产量的敏感系数是最大的,稻谷产量的波幅明显要大于另外三个粮食品种产量;玉米产量边际贡献率有增长趋势,其他三个品种只是没有减少的趋势;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波动是加剧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对总产量的波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大2238玉米     
农大2238玉米由中国农业大学育成。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 ,全株叶片数21片 ,叶片上伸 ,一般高275 -300厘米。高秆形 ,穗位130-145厘米。籽粒黄色 ,半马齿形 ,果穗筒形 ,穗轴红色 ,穗长15-16厘米 ,穗粗4 8厘米 ,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287克 ,出籽率85 %。该品种高抗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黑粉病。春播3500 -4000株/亩为宜 ,套种留苗3500株为宜 ,高水肥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农大2238玉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产量占全世界玉米总产量2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党和国家一系列加强农业生产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内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玉米生产持续增长。到199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已达2523.9万公顷,比1979年的2013.3万公顷增加了25.4%,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2.3%;总产量达13295.4万吨,比1979年的6004万吨增加1.21倍,超过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1999年,全国玉米总产量又达12600万吨,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我国玉米生产很不平衡。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销区则…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区域划分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省作物的一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3。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在全省14个市均有种植。由于省内不同地区之间在气象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必然影响到玉米生产的成本收益和品种、技术的选择。认真分析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是我国夏播玉米的主要种植地区,常年玉米总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9%左右。2011年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预计4538万亩,同比增加119万亩,增2.69%;预计产量1697万吨,同比增加62万吨,增3.79%。河南省也是玉米消费大省,随着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和玉米深加工的发展,饲用玉米和工业用玉米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11年河南省玉米饲用消费量约为700万吨、工业用玉米量约为50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