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获取平台。企业借助互联网来开展产品销售、发布产品信息面临诸多困难,企业需要有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到各行各业,对社会大众的工作、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互联网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企  相似文献   

3.
《商》2015,(12)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为人们的生活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继报刊杂志纸质传媒、电视、广播传媒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广泛传播。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必然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就是在分析了武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推动武术传播与发展的几个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媒体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同样深刻,企业稍有不慎发生品牌危机事件,可能会因此毁掉一个名牌、一个企业。通过解读互联网媒体的人际传播特征与传播路径,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媒体人际传播平台的品牌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版权纠纷、隐私泄露等问题,需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技术、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从前将报刊作为主要阵地的软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上。结合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与互动的特点,软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较其之前在印刷媒体上的固有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将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讨论软文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楠 《中国报业》2014,(12):91-92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传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各种网络垃圾信息充斥泛滥,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出现,反动势力利用网络逐步渗透。面对互联网管理中立法滞后、层级低、过于原则、重管理轻权利等问题,要从制度、人才和教育三方面入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体系,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互联网管理提供坚实后盾,提高民众综合素质,强化公众对网络的舆论监督,提高互联网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也不断地涌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介的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大量信息。简而言之,传播就是通过媒介使得信息在人群中被大家所知的一个过程。显然,金融传播毫无疑问地,就是媒体把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特别关注金融传播的有效性,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摈弃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关注快捷又新奇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在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发展迅猛的势头下,将会推动金融传播的发展,而交互式传播也将会是金融传播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处在当前新的发展环境下,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就要注重借助新技术,将互联网技术得以科学应用,提高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先就互联网背景下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认识以及发展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互联网环境对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产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借此理论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发展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成了热点议题。通过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以及互联网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作用,分别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途径,以期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和改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各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日益关注科学普及,科普奖励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期间,科普奖励迅速增加。科普奖励可大致分为针对科普活动的奖励与科普作品奖励。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发现国外科普奖励有如下特点:既有专门性的奖励,也有综合性的奖励;既有颁发给特定对象的奖励,也有颁发给一般民众的奖励;奖励形式多样;奖金来源多元。科普作品奖励还有依据目标读者特点和受众知识水平而设置奖励、为表彰科普作家的终生成就而专门设置奖励、设置严谨评审制度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供我国在发展科普奖励中加以借鉴。我们基于这些科普奖励经验和我国科普事业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下,中国科技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急科普活动,其中“2020年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联动的科普场馆最多、传播范围最广。通过分析该比赛的内容、传播效果等,总结出应急网络科普活动具有活动发起快、活动易参与、传播范围广、寓教于乐强、行业联动广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科普活动在应急科普传播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普场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普场馆数字化现状,同时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了公众对数字化科普场馆的使用行为和认知情况,最后探讨了实现科普场馆数字化的可能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是破解基层科普困境,提升基层科普能力的重要基础。《科学素质纲要》从组织机制、阵地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对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进行了明确要求。对应《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文章以上海社区书院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启示——在组织机制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各级组织动员力;在阵地建设方面,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区域整合,形成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在服务方式方面,聚焦聚力聚心,坚持需求导向,形成科普精准服务态势,以期为更广泛地推进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应急科普的主要目的,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科普工作的考察,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角,按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总结分析应急科普工作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开展应急科普的建议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协同化、高效化、社会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传统的线下社区科普模式面临挑战,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必然要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并总结促进社区科普事业发展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社区科普工作的影响及衍生出的社区科普新需求,结合疫情防控中社区科普创新实践案例,总结出线上线下双联动的社区科普工作新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科普统计的调查数据,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科普现状,总结了三地科普事业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170篇《学姐来了》文章为样本,探讨中青年科普作品的特点,考察其内容亲和力和感召力,重点分析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情况。利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普内容作高频词分析、内容分类和交叉分析等。研究发现,《学姐来了》科普作品的主要特征是,围绕孩子、健康养生等科学话题,通过良好的衔接、幽默的用语方式,将理性逻辑和求真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传播给中青年群体;样本内容的亲和力主要通过语言的衔接性和幽默来实现;样本中体现科学精神的内容多于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内容,二者的出现具有正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样本的亲和力波动幅度很小,而感召力的波动较大。因此,科普内容应适当增强“爱国”“奉献”等体现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中青年群体科普的“二重性”和可能存在的科普需求年龄后移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Science communication on a product-harm situation aims to create awareness on the product's potential impacts for consumers. However, consumers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due to possible halo effects. Here we designed a contextual model of halo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dividual and message characteristics detected in the literature as potential moderators. Our experimental study, based on a sample of 3,766 European respondents, evaluates these halo moderators in the context of a product-harm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a stronger halo effect on consumers' beliefs when the focal topic is considered as more important (health vs. ethics) and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s more credible (official vs. non-official). Highly involved consumers are also subject to greater halo effects. Suggested implications mainly focus on the need to consider potential amplifying halo effects and on the importance of responding to a product-harm communication via a very accurat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