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利用室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旅游干扰对峨眉山景区内的植被与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峨眉山景区中的植被影响比较明显,植被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都低于对照区,其中草本层所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干扰活动下,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42%、29.81%、10.12%及17.69%。此外,旅游干扰也对景区土壤性质造成较大影响,干扰使土壤容重进一步增加,同时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及速效养分的含量,在对不同土层深度分析中表明,干扰区土壤各理化性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照区土壤各理化性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旅游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哈尔滨市辖区部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污染现状,在五常市五常镇、香坊区光明村蔬菜基地开展硝酸盐污染改良剂的应用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种改良剂产品对种植土壤硝酸盐、硝态氮含量,番茄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对土壤中硝酸盐和硝态氮含量影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较对照(CK)达显著水平,其中腐植酸+EM菌+双氰胺(HA+EM+DCD)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处理EM+DCD、HA+DCD和DCD;番茄产量HA+EM+DCD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两地番茄产量为106.11kg/20m2和97.26kg/20m2,比CK增产11.2%和21.7%,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4种处理对番茄中硝酸盐含量降幅均达40%以上,处理EM+DCD、HA+EM+DCD好于处理DCD、HA+DCD,并达显著差异水平;3种处理对番茄Vc、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有促进作用,显著改善番茄品质,试验效果HA+EM+DCDHA+DCDEM+DCD。综合评价,改良剂的试验效果依次为HA+EM+DCDHA+DCDEM+DCDDCD。  相似文献   

3.
寒温带落叶松林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种主要落叶松林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四种不同落叶松林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样地土壤分为A层(腐殖质层)与B层(土壤层)。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为低地植被的种类与密度。四种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为:泥炭藓-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A层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杜香-落叶松林泥炭藓-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B层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泥炭藓-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四种林型中除杜鹃-落叶松林与草类-落叶松林在B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上无显著差异,其余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均显著。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变现为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对10种不同产地的粳米、籼米以及糯米的自身理化性质与其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与分析。通过理化试验、质构试验以及RVA糊化试验进行分析测定。大米的理化指标有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食用品质包括峰值粘度、最终粘度、起始糊化温度、米饭的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与咀嚼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含量与米汤的干物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直链淀粉含量与米汤碘蓝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脂肪含量与米饭膨胀体积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大米经过RVA糊化,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回升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起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脂肪酸值与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成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不同品质大米差异显著,其中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饭品质最关键的因素,其余理化指标也与米饭的食用品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快速筛选优质大米,建立大米自身品质与其食用品质直接联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菌糠土壤改良剂对滩涂盐碱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猴头菇菌糠作为土壤的改良剂,将盐碱土壤与猴头菇菌糠按7种不同比例的配比,以纯盐碱土壤作对照,测定主要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滩涂盐碱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从中探索出最佳配比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1)添加了菌糠的盐碱土后,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大多数土粒级在0.20~0.05mm内,占含量的20%以上,达到壤土颗粒含量标准;微团聚体数量增加。(2)添加菌糠的改良后的土壤p H、全盐量均比纯盐碱土明显降低,有机质有含量明显的增加。土壤中有效钾与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其中有效氮和有效磷增幅变化很大,有效钾的增幅平稳。猴头菇菌糠不同的添加量,对盐碱土壤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不同菌糠添加量改良后的盐碱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的数据,确定最佳改良配方为盐碱土与菌糠的比例1:3。  相似文献   

6.
传统土壤重金属含量信息获取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土壤重金属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以往研究多采用风干研磨后的土壤反射光谱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的216份农田鲜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测试分析鲜土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及重金属铬(Cr)等元素含量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构建农田土壤铬(Cr)含量的估算模型,并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探究模型构建机理。结果表明:基于均值中心化反射光谱的PLSR模型可以对Cr含量进行估算(RPD>1.4)。Cr与Fe的相关关系显著(p<0.05),并且光谱第一主成分(PC1)与Cr的偏相关系数在控制土壤有机质(SOM)前后未有变化,在控制Fe之后则由显著(p<0.05)变为不显著。因此,Cr元素可以被反射光谱估算的机理在于其与Fe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利用鲜土反射光谱在流域尺度上估算农田土壤重金属Cr元素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肥的使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用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壤质量有关问题。为了减少黑土资源的损失、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以当地肥料用量为基础,依据同一氮素水平,采用有机肥与化肥1:1比例配施的方式,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施用猪粪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63 g/kg;速效养分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33-15.32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0.63-42.35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8.96-78.53 mg/kg。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后,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施用猪粪肥处理时各项物理性质改善最明显,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2.48 cmol/kg;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9.81%和3.77%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降低至1.07 g/cm3;施用猪粪肥和鸡粪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P0.05),分别增产1059 kg/hm2和938 kg/hm2。玉米产量与有机质、有效磷、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同一氮素水平下,1/2化肥和1/2猪粪肥配施时,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苏北滩涂围垦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沿海围垦活动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围垦区为研究区,基于时空替代法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在60年的围垦开发活动影响下,(1)0—100 cm土壤TOC含量由0.764 g/kg升至3.660 g/kg,TN含量从0.152 g/kg增至0.534 g/kg,TP含量由0.739 g/kg降至0.681 g/kg,而0—20 cm土壤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从0.718 g/kg、0.127 g/kg和0.676 g/kg升至8.083 g/kg、1.052 g/kg和0.865 g/kg;(2)0—100 cm土壤C∶N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在6.797左右波动,C∶P由1.041升至5.082,N∶P从0.206增至0.752,0—20 cm土壤C∶N、C∶P和N∶P分别由5.581、1.052和0.188增至7.675、9.440和1.22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TOC和TN含量及C∶N、C∶P和N∶P的总体趋势均为林地耕地草地光滩,土壤深度对TOC、TN和TP含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高于围垦年限和土地利用方式,围垦年限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TOC和TN含量产生极显著的高度影响效应,但对TP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人类围垦活动促进滩涂土壤TOC和TN的积累,对TP的影响较小,围垦60年后的土壤碳氮含量仍低于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土壤有机质供肥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比例A1和C层棕色针叶林土混合(A1:C=1:1)制造土壤养分缺乏条件,系统研究了养分缺乏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有机酸对落叶松幼苗吸收P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如下:养分缺乏条件下,0.2-10.0mmol/L草酸与柠檬酸处理后苗木根系和叶片P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草酸处理后寒温带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磷含量变化一致。兴安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P含量大致随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r分别为0.67和0.78)。草酸浓度10.0mmol/L时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P含量达峰值。柠檬酸处理后寒温带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磷含量变化一致,大致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r分别为0.69和0.78),且在5.0mmol/L时落叶松幼苗叶片P含量达峰值。柠檬酸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幼苗根系P含量高于草酸处理后幼苗根系P含量,而柠檬酸和草酸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幼苗叶片P含量差异不大。柠檬酸与草酸浓度0.2mmol/L均高于1mmol/L条件下兴安落叶松幼苗根系与叶片P含量。  相似文献   

10.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是制约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关键因子,迄今有关东北黑土区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黑土区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的丰缺程度,比较了设施蔬菜土壤与露天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设施蔬菜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亏缺状态,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2)哈尔滨市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露地蔬菜土壤高。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起初随着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pH随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起初变化不大,到第8年明显降低,达到最低值,之后又有所上升。(3)哈尔滨市区内的设施蔬菜土壤速效磷含量高,外县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高,郊区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均最低。本项研究表明,设施栽培使哈尔滨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土壤养分含量随设施使用年限而变化,使用8年的设施菜地土壤中pH值最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人性化服务)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理洱海湖滨区菜园土具有代表性的98个土壤样品的pH值及其他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菜园土pH值与土壤有机质,全N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土壤速效N,速效P呈显著相关。土壤有效Gu、Zn、Fe、Mn与pH值无明显相关性,速效B和pH值的相关性较显著,土壤有机质,N、P含量较高,而K不足,有效Mn、B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精河流域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干旱荒漠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时空特征进行研究,为绿洲土壤的科学施肥及更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促使土壤养分在精河流域平原绿洲系统中合理迁移和分布。[方法]以精河流域平原绿洲为靶区,基于GIS与地统计学方法,利用2003年和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获取的土壤采样数据,对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的时空动态变化及重心迁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018年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低于2003年,而碱解氮高于2003年。在空间上,各养分含量的高值区均出现在绿洲北部和西北部,低值区则主要位于绿洲边缘及南部区域;(2)对土壤养分综合分级评价结果显示,2003—2018年绿洲化过程中研究区土壤养分整体下降,中等及偏上水平的土壤养分重心沿精河向绿洲东北方向(艾比湖西南缘)及西北部的博乐绿洲方向迁移;(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在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中呈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林地中两者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对精河流域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和迁移特征进行的时空对比分析,有助于推进研究区平原绿洲耕地的利用和发展布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有16年龄的塑料大棚,对不同处理引起的土壤电导率、土壤硝酸根含量、土壤钙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NO3-、Ca2+含量与土壤的电导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腐植酸和沸石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方面效果都很显著;腐植酸在降低土壤电导率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方面优于沸石,沸石在降低土壤NO3--N含量方面优于腐植酸,腐植酸+沸石处理在降低土壤盐分的各个方面均效果最好;施肥可以快速增加土壤盐分的含量,过量施用肥料会引起土壤养分的快速富集,同时高度富集的养分元素成为土壤水溶性盐基离子总量提高的根本原因;设施栽培必须强调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分析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弱碱性草甸土壤中不同的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根系、土壤的影响,采用玉米盆栽种植方法测定4种生物炭的不同添加量(0、1%、5%、9%)对玉米拔节期根系、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生物炭施入土壤中可提高玉米根系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有利根系生长;添加生物炭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增加;生物炭处理(V1、V2、V3)各项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均显著高于不施生物炭处理(CK),且添加9%生物炭处理(V3)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CK增加了32.81%。  相似文献   

16.
蚯蚓粪对盐碱土壤速效养分和碱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盆栽的方式进行,按照蚯蚓粪和盐碱土的不同配比设置处理,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取样,探讨了施用污泥蚯蚓粪对盐碱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碱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蚯蚓粪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增加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含量,且随着蚯蚓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降低了土壤的pH值,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钠吸附比,各处理与对照相比pH值分别降低了0.56、0.6、0.66、0.7和0.79个单位;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25.70%、28.52%、36.84%、64.63%和77.60%;碱化度分别降低了74.27%、78.70%、81.35%、84.95%和86.91%;总碱度分别降低了20.39%、23.68%、27.89%、30.52%和31.84%;钠吸附比分别降低了64.01%、68.32%、69.11%、67.80%和65.05%。以上说明,蚯蚓粪对盐碱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土壤呼吸是陆地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变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水分)、生物因子(植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施肥、放牧、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其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且评述了组分综合法、根去除法、根系生物量外推法、同位素示踪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为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围封样地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及开垦样地,特别是在地表20 cm以上土层中。从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幅度来看,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变化幅度最大,围封样地为33.24 g·kg-1,过度放牧样地为21.19 g·kg-1,开垦样地为22.95 g·kg-1,过度放牧与开垦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比围封样地降低了近1/3。研究结论:通过科学合理放牧制度的建立,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以及科学合理草地规划的编制等措施降低人为干扰,增强草地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硒源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籽粒硒含量作用效果,对合理使用硒肥和筛选硒高效富积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硒肥,观察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籽粒硒含量水平。结果发现在灌浆期叶面喷施硒肥,3个品种的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不同处理间和品种间的增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以喷施52.5g/hm2(以纯硒计)、兑水1500L时效果最佳;3个小麦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随着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与对照间皆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西农979增幅最大,且与其他两个品种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在促进小麦产量和硒富积方面富硒有机肥较亚硒酸钠、硒酸钠有正向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主  朱雁青  郭峰 《现代食品》2020,2(4):172-175
本文通过对叶绿素水溶液进行微波加热,分析微波加热对叶绿素水溶液的温度、色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处理的水溶液温度显著高于对照沸水浴,1~2 min时,1000 W功率下的水溶液温度显著高于200 W(P<0.05)。与沸水浴相比,微波加热显著降低了叶绿素水溶液的绿色程度,且高功率微波加热显著加剧了水溶液亮度的变化。200 W微波加热使水溶液中叶绿素a、b含量降低,但1000 W微波加热则提高了水溶液中叶绿素a、b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