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芳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2,(1):4-6
2001年新棉上市起,棉花收购打破了四十多年的棉花行业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放开了棉花购销渠道。龙永图在谈到中国15年的入世谈判时说,无非谈了八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回顾10多年的棉花体制改革之路,其实也是围绕这八个字,中国棉业面对国内打破垄断,开放市场,给外商国民待遇,向全球开放。我们应扪心自问,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
3.
徐亚威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1,(12):22-25
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棉麻企业来讲,“入世”如同是一场风暴,抗得住,我们就能“死而后生”,抗不住,就会“生而后死”。因此,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棉麻企业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对策,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以适应“入世”后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4.
5.
淦礼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1,(12):25-26
我国即将加入WTO,必将给棉花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棉花价格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棉花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棉花企业要有市场风险意识,要灵活应对棉花流通出现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入世”在即。“入世”作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与接轨的重大步骤,为粮食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市场机遇,也促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入世”对粮食企业有利有弊,且利大弊已成定论。有关WTO基本常识和规则等均已见诸媒介,毋庸赘述,笔就粮食企业如何趋利避害谈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7.
8.
199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纺织行业在经历长达四年限产压锭,减员分流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可谡“艳阳高照,风景这边独好”,加工棉纱差价大,利润高,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形势一路看好,当年纺织行业一举实现扭亏为盈,2000年上半年利润突破100亿元,纺织业的好转也带动了棉花形势的好转,棉花供大于求,库存积压局面有所缓解,价格稳步上扬,这令步履难难的棉麻企业倍感欣慰,然而,我国棉麻企业现状究竟如何,尤其是在“入世”后,如何确保供应纺织用棉的主渠道地位,怎样开拓经营,再创辉煌,成了棉麻人关心的话题,本拟就“入世”后棉麻企业的出路作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李临宏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2,(1):21-25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经济之中,成为全球化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再无关卡可言,再无壁垒可论,再无封锁可籍,再无垄断可恃。从棉麻企业来讲,国家已于“入世”之前彻底打破了棉花经营的独家垄断和封闭运行,将棉麻企业推向了市场、推向了竞争、推向了拼博,也推向了义无反顾、进生退死的境地。“计划经济”的“政策饭”没有了,“独家经营”的垄断饭没有了,守株待兔的“上门饭”没有了,“好进好出”的“太平饭”没有了。“金饭碗”、“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纸饭碗”,稍不留神就会打碎,略一疏忽就会破漏,再无任何可靠之感,永远难再高枕无忧。过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再也没有了,完全暴露在冷酷无情且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棉麻企业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1.
12.
“入世”的临近,对于长期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中苦苦拼搏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酷而又无法回避的挑战。因此“入世”也就成为粮食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就“入世”后县级粮食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产品如何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标志着我国农业融入了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农业发展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我国农业新兴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李培业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2,(2):27-28
国人期盼已久的入世终于实现了。中国入世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到来不仅会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发展,同时也必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入世后,国人更是积极做着各种准备,以最大的努力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我们棉花行业来说,将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将加入WTO,随之粮食进出口贸易将不断增加,其中,大米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据有关专家预测,在21世纪初,世界大米贸易量将达到30mt以上,为我国大米加工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空间,也给我国大米加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大米加工业如何在挑战中求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是当前值得现状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略探讨,不足之处请预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1,(10):6-8
在计划经济年代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棉麻企业,曾经为发展棉麻生产,保障棉麻供给,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棉麻企业原有的产权单一、管理模式陈旧、机制不活、经营观念滞后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表现在:一是我们的企业在体制上与机制上,在经营观念上和经营方式上都深深地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二是经济结构总体上还是平面的,纵深感不强,弹性不足,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还不能依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自如的调整与应对,因而显得基础不稳、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对市场竞争的承受能力不强;三是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的厚度、深度、质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我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适应和驾驭能力偏弱,经济触角的灵敏度不高,渗透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活力。另外,棉麻企业身负沉重的历史包袱,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自身的发展。由于存在以上各种不足,许多棉麻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许多棉麻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甚至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不少已面临破产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惟有通过企业的彻底改革,转换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从而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本身看,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对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必须及时转制变型,不然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而最后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