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海宝  Ap 《环球供应链》2005,(10):84-87
开放前夜,借外资物流企业在国内的收购浪潮,国内部分物流企业通过出售股权及进一步细分市场,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蒋晓强 《市场周刊》2005,(42):12-12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协定,到2005年年底,我国应修改相关法规,取消对外商在中国投资物流企业在所有权上的限制。之前,外资物流大多采用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一旦限制取消之后,他们将如何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这不仅是外资物流企业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本土物流企业需谨慎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慕寒 《市场周刊》2007,(10):4-7
国内物流市场的繁荣,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客户对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随着国内物流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客户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传统储运企业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纷纷踏上了各自的转型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梁晨 《中国市场》2007,(2):16-17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WTO后过度期结束后,伴随着外资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大量涌入,中国物流逐渐呈现出典型的双重市场特征,在当期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本土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仍将主要在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5.
物流市场大门洞开,各路外资人头攒动,民营物流企业受制于人才、管理、资金、技术和系统等内在瓶颈,退出开始成为必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惠 《市场周刊》2006,(4):28-28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去年12月11日,我国物流行业已正式对外资全面开放,外商被允许独资进入包括货代、快递在内的国内物流市场,由此国内物流市场也掀起了一股外资并购的浪潮。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开始,一些实力强大的外国物流企业将会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以前,外资物流大多采用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今后他们还会这样吗?他们对于与本土物流的合作标准有了什么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默 《市场周刊》2007,(6):18-19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特种物流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国内特种物流企业却没有显示出与之相匹配的实力。多数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长期以来,特种物流业都处在效率低、成本高、服务差的状态。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状态逐渐明显,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本土特种物流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壮大发展,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物流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这给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外资物流巨头的强势进攻,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资源整合,扩建服务网络,实现规模经营,才能与外资物流巨头抗衡。文章提出将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开展连锁经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慕寒 《市场周刊》2008,(1):32-33
近两年,在“物流热”的带动下,国内叉车市场持续升温,有许多企业“随波逐流”,投身到叉车制造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现有叉车生产企业110多家,再加上十几家外资品牌的强势介入,叉车市场呈现出剑拔弩张之势。  相似文献   

11.
张盈 《环球供应链》2006,(2):125-125
入世四年,中国物流服务市场全面开闸,外资物流巨头蜂拥而入,而且采用了最激进的进入方式:鲸吞与并购。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我国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跨国物流公司采用并购的办法在中国快速扩张,国有、民营与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受体制和机制约束,部门分割、垄断,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市场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赵连城 《市场周刊》2005,(39):13-13
随着中国入世以及物流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全球知名的物流巨头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市场渗透。在这种物流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本土的入侵者,同时还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然而,从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物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景侠 《商业时代》2003,(242):10-12
加入“WTO”,中国市场双向开放,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物流产业高速增长的影响,现代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6%。流通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入世给流通业带来无限商机。但也应看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到2002年底,物流零售业取消所有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  相似文献   

15.
民营物流企业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物流企业与国有和外资物流企业一起,已成为中国物流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民营物流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006年4月-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带领调查组,对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在”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3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发布后引起了与会强烈反响。本刊约请调查组成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贺登才就有关情况写了专稿。[编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市场日趋形成,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大幅扩张,使得竞争压力大大增加,国内零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于中间环节的零售企业要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郑卒 《新财富》2007,(4):24-24,26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报告,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际四大快递公司通过合资、加盟、并购,最后到独资,快速实现了网点扩张,强化垄断地位。短时间内,在物流业的三大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分别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特种钢材物流等。其中垄断现象最为明显的是国际快递领域,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美国FedEx、UPS,德国DHL、荷兰TNT已经控制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留给本土快递企业的只有国内快递市场了。  相似文献   

18.
邹凤岭 《新商务》2003,(11):22-23
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的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方式,对物流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进行快速整合。近年来,国外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极快,已经成为主导企业物流效益提升的重要方面。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现代物流还很落后,物流信息化进展缓慢。需要从六大方面加速物流信息化,实现物流现代化,加快物流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德鹏  余文宋  何磊 《大经贸》2003,(11):76-77
近年来,我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相当迅速,业务额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入WTO后,外资调查企业不断涌入中国,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展开更激烈的争夺。入世初期,本土调查企业相对于外资调查企业处于怎样的竞争态势?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调查企业,本土调查企业能有什么应对招数?  相似文献   

20.
邬跃 《市场周刊》2007,(2):20-21
在中国按照入世承诺,全面开放物流市场的前后,国际物流巨头排兵步阵,动作频频——UPS以一亿美元的代价与中外运协议分手,被业内认为是外资独资化的开始;Fedex斥资4亿美元将大田集团经营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的所有资产以及大田集团拥有的50%的股份纳入旗下;TNT也完成了收购华宇物流的交易。外资是否会形成垄断?外资是否已经形成垄断?这一个似乎已经褪了色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