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通信状况普遍落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拉大,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协调发展是建设信息社会的根本所在。在城市的公用电话已日趋饱和和农村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背景下,充分开发农村电信市场可能成为各电信企业考虑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以浙江省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为研究的切入点,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的公用电话消费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失地农民的个人转型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对北京、青岛、成都和南宁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失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城乡结合部地区体制变革状况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人转型的影响因素,并从收入分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市民化意识等角度,就推进失地农民个人转型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晓燕 《发展》2013,(1):56-57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并在北京周边集中居住,形成了围绕城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至2010年初,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已达300多个。在这些地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严重倒挂,一方面给城市基层管理带来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造成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近年来,围绕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市集成了一系列关于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跨越式""渐进式"和"趋同式"三种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面貌,缓解了社会管理问题突出的现象,较为平稳地推进了北京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村庄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当中,村民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发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一是大量村民虽然在身份上变为城市居民,但其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相对滞后;二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已城市“化”了,但其经济形态、社会管理形态尚未城市“化”,城市管理无法渗透到郊区农村;三是村民渴望分割集体资产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西湖区是杭州市面积最大的城区,有73%的地区为城郊结合部和纯农村地区,因此推进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非常必要。本文在推进实事工程为切入点、推行标化管理为抓手、增加强化城市管理保障措施等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上作了有益地探索,指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面貌改善不平衡、污水排放不达标、经营秩序不规范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城郊结合部各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郊结合部地区城市管理各项机制、全面形成城郊结合部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珲工作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统筹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长期城乡分治而形成的“二元”结构。北京作为近13亿人口的首都,城乡关系却不仅仅是“二元”结构问题。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乡村地区在减少,而且形成了大面积的城乡结合部:从目前城乡结合部扩张的速度来看,不久的将来,北京市行政范围内的广大农村都将变成城乡结合部。因此,城乡结合部是北京市城乡统筹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丽 《理论观察》2013,(2):121-122
做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特殊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教育在政策资金、内外环境、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简要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使更多人关心、关注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情况,促进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平 《开发研究》1999,(3):30-31
城乡结合部是由城市和乡村相结合而构成的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二元性结构。根据这一特点,政府应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是在传统的城市与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过渡性地域,是目前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区域。其土地合理利用对于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对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种特殊的地域结构,其过渡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其易导致诸多公共安全事故,如事故性灾难、交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以及社会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等。城乡结合部的和谐稳定发展事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建设,因此,城乡结合部的公共安全治理建设就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侯庆海  杜宇 《理论观察》2014,(7):102-103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带,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观念由城市向乡村的渗透地带。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城市—乡村"从用地布局到社会经济特征的统筹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结合部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城市化的模式和形成机制,以及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种很特殊的"城市包围农村"现象,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借助于城乡二元结构,低价征用城郊农村的土地,逐渐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这些村落起初还在城市郊区,进而位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最终蜕变为"城中村".  相似文献   

14.
"城边村"是与城中村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城市附近的农村地区,这里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城镇化形势下城市的扩展空间。由于法律和相关政策的模糊,这里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其中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城边村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开展城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城乡结合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金平 《开发研究》2001,(1):9-10
本文对一种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城乡结合部进行研究 ,文章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概念、形成原因 ,并指出了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及矛盾 ,提出了发展结合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朱岱云 《特区经济》2012,(7):152-154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被并入城市形成"城中村",而"城中村"普遍面临拆迁改造问题。在城乡"三化"协调发展政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机制需要规范和完善。本文阐述了"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进行"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进行"城中村"改造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地带,因为城乡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淡化了城乡结合部的行政界限,使其地域范围较为模糊,同时有着动态扩张、人口成份复杂、城乡管理交叉和缺失并存等特点。长期以来,城乡结合部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城乡发展断层,阻碍着城乡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产物,其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来自农村内部的张力及城市外部的拉力的影响,又受到政府行为的推力的作用,同时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乡结合部的现状体现了城镇化发展的诸多矛盾,政府要解决这些矛盾,加快城乡结合部城镇化发展的步伐,需从基层管理、基础建设、流动人口的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实际管理的困难,从制度安排、治理机制和社会融合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措施,以便促进我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管理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结合部",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起着固本强基的作用。西部各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过程中建设好生态文明,是很值得研究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多点多极支撑"总体战略中也专门谈到"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