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念中国农村体制改革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准确地说是个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战争年代,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作出了重大牺牲:在建设年代,农民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年代,农民率先行动,作出了重大创造.农民又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农民包地“热”,如今农民对承包地逐渐淡化、冷漠。这是为什么?对此,笔者进行了番思考和探索。土地承包由“热”变“冷”土地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80年代初,农民如饥似渴地包地“热”,土地到户时不得不按人均承包,肥瘦搭配,以解决包地矛盾。这样虽然给承包地带来了平均、分散、细小和耕作不便的问题,农民却心安理得,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3.
集中有限力量 发展“三高”农业晏正田80年代,政府和农民的一致愿望是依靠政策、依靠科技解决温饱。到90年代,政府和农民的一致目标是富县富民奔小康。要使广大农民过上初步安康富足的生活,既必要,又显紧迫。现已进入90年代中期,各级政府如何带领千百万农民致...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农民的命根子。 2 0世纪 50年代全国进行的土地改革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使农民的利益同土地经营好坏直接联系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因此 ,党和政府把家庭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 ,长期稳定下来 ,并宣布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 0年的政策。同时 ,要求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是 ,…  相似文献   

5.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重建了农户经济.这一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32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交互分析、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养老风险并不非常突出,但代际差异明显;农民养老策略,形成了一种以独立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福利三角"框架,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民独立养老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养老保险正在被农民所接受,家庭养老在农民养老策略中处于基础和稳定地位;在面临养老困境时,农民依然把最大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其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三农"为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建设和中国的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战争年代,农村包围城市;建设年代,农业支援工业;改革年代,农民服务市民。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农民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建设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原值的百分之九十多都是来自于农业的剩余。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2020年底,  相似文献   

8.
欲致富农民.必减少农民,这是社会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形成了就地转移浪潮;90年代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亿万农民离土离乡,形成了区域流动的民工潮;迈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乡二元结构开始破解。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目标,立足于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特点,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依托科技园区切实践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先后经历引进、吸收、发展、推广等阶段。近年来,政府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成效 江苏省海门市农村土地流转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以及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全市土地流转经历了农民自发、组织引导到逐步规范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来填饱,90年代当猪草,21世纪是个宝."这是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向阳村农民对红薯的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帮农民念活了"红薯经",农民种红薯积极性高涨,家家鼓起了"钱袋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其历史意义可以与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相媲美,都可以大书特书。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发动农民群众起来分地主的土地,属于反对封建制度的范畴。包干到户是农民的创举,把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土地包给农民耕种(实质是土地还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全国农村发展起来的,属于拨乱反正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控制二胎生育为重点的农村人口控制政策与我国国情、农村现实及农民意愿相差较远,农民生育二胎一时尚难遏制。90年代必须把农民的意愿和国策有效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农村人口控制的重点,放开二胎生育,扩大两孩间隔,将重点转向控制早育和多胎生育,以实现对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重视“返乡创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从封闭、落后的农村向现代化的大都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外出农民实现了劳动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入90年代中期,正当大量农民还在为“外出”奔忙时,一部分外出较早,并获得一定成功的成都者,逆出而归,回到家乡,开始进行办厂、开店等创业活动。虽然返乡创业者在返乡农民中所占的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创业行为却体现出返乡的积极意义和潜在的巨大力量。本文将对农民“返乡创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西方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农民合作的思想,并出现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江苏省开始出现,进入90年代后随着农业市场化的提高迅速发展壮大。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与创新意义(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着突出的矛盾:小农户难以及时获得市场信息,生产经营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分散的农户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也难以进入加工和流通领域,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民…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活化土地使用权野夫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化的浪潮卷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农民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渴望和追求。70年代末.我国农村开始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核心就在于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  相似文献   

18.
征地补偿费应全部归农民个人所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不是普通的经济补偿,其真正意义应是针对农民失去土地权利的补偿。现行征地补偿办法,自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施行,并经过两次修订,一直沿袭旧的计划经济年代的公有制思想理念,将征地补偿的相对主体定位在农民集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实际出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施行,使原有的集体土地产权所产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享有,走向了由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民分别享有;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大集体、大锅饭,变成了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分灶吃饭。这种经…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的主要手段。伴随我国"三农农"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它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过两次农民合作过程,产生了新旧两种农民合作组织。初次合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合作是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逐渐出现的、目前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