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全面科学地评价区域房地产业竞争力是决定区域房地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的基础.本文从环境支撑、市场需求、行业规模3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房地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取的长江经济带39个城市的房地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地区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乡日益交融,显现出连绵成片、跨界发展的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一级流域经济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刺激了大都市圈不断发展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还需要注意提升首位城市能级,增强都市圈城市集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区域统筹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嘉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用城市服务外包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嘉兴和长三角地区8个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嘉兴市吸引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会展城市竞争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评价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帮助城市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会展竞争的重要依据。首先界定了会展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对影响会展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后建立了由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竞争环境支持力三层次构成的城市会展竞争力圈层模型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3项现实竞争力指标、3项潜在竞争力指标、4项支持环境竞争力指标及依据这10项指标具体展开的会展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构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评价,以期提高会展城市竞争力和会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竞争力已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热点。国内外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涵义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广泛认同的是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反映。学者们以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得出不同的评价框架和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丰"字型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三条河流和京广铁路构成一个“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丰”字的下端,而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发展较落后。实施“丰”字型发展战略,将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和下游形成共同的经济发展带,可以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丰”字型战略的实施主要通过国家总体规划,区域内合作和创新,最终要依靠产业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理论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2011—2019年我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和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城市流通数字化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通过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通数字化能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并且该促进作用具有动态持续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流通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程度而言,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大于中小城市,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内陆城市大于沿海城市,不含贫困县城市大于含贫困县城市,城市群城市大于非城市群城市,高商业信用地区大于低商业信用地区,高创新能力地区大于低创新能力地区,高创业活跃度地区大于低创业活跃度地区。(3)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通过改善商业信用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共同富裕。(4)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与共同富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流通数字化的发展对邻近城市的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对外开放竞争力六个子系统层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动静态结合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排序,提取主成分因子;并结合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地区城市分为五类,在分析各城市优劣势基础上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与突破口。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落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要发挥其城市聚集效应就必须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求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庆要加快企业集群的建构,增强集群效应与竞争势力;跳出农业看“三农”,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构建教育与培训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必须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三峡工程蓄水成库后,长江上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也为构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提供了必备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共同发展现代江海联运,才能将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经济高地建设的区域空间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建成长江上游经济高地,是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一个战略举措.重庆必须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与经济优势,采取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16.
重庆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以及我国综改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趋势,以黄河上游河湟两岸城市密集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构建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从区域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而推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谋求内部整合;依托“长三角”,积极与流域各经济板块开展合作;与“泛珠三角”开展合作,并借此与东盟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