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卷首语     
《土地承包法》在今年 3月 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 ,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迈向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由政策规定 ,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形成稳定的制度形态。这种法律层面上国家正规规则的短缺 ,虽然为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制度创新实践提供了空间 ,但是也为各方面利益主体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留下了余地。陈志刚和曲福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 ,研究表明 ,由于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各个地区的农民对农地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的需求不同 ,而这种需求的不同 ,直接影响了农地…  相似文献   

2.
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农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一种制度创新,是实现土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方式。文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优势与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的可行性。探讨了农地股份合作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规范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刘文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推进农地使用权的不断流转,使市场成为配置农地和其他要素性资源的基础性方式。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一项复杂工作,也...  相似文献   

5.
农地股份合作制产权特征分析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忠好 《农业经济》1999,(11):21-23
由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产权结构存在的产权主体缺位、排他性较差、安全性缺乏、转让权受到不当限制等缺陷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纷纷进行农地制度的改革和试验。在众多的农地制度创新和改革方案中,发端于广东南海等地的农地股份合作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有的作者甚至认为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使我国农地产权结构产生突破性的变化。显然,对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透视,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农地股份合作制这一新生事物。现…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流转是农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需同时具备农地使用权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本文以粮田和菜田为例,对上海郊区农地流转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在供求关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失衡状态,制约粮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不足,而制约菜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缺乏土地供给意愿,以致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有关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土地金融制度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农地金融制度各利益方博弈行为的分析,认为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安排失当、运行低效。对当前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由地方政府启动制度建设,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使用权抵押业务;构建一套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应加强外部扶植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及其启示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利冬 《南方农村》2009,25(2):42-4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生产要素重组和资源效率提高的结果。我国农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土地要素不能流动,那么其利用效率肯定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台湾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希望对我国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地制度创新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是未来"三农"问题的着力点。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保护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要求健全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农地征收制度中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不断充实和完善系统的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森林公园组织结构设置的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作为企业应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并以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森林公园为例,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合森林旅游特点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 1353-2009《玉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玉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检测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项,统一了检验尺度,有利于缩小个体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提高玉米不完善粒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