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我国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有一个最热的概念便是“全域旅游”.无论是旅游实践者还是旅游研究者,都试图从理论层面去解释这个概念的理论涵义,或是诠释这个概念的普适价值.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社会科学通常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厘清一个理论或一种观点形成的时间逻辑关系,即谁先提出了这种观点,谁先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及观点与理论是什么等.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割裂了社会现象概念与实践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的末端还是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旅游非正规就业低收入、低门槛、不体面,仅能维持生计或增加收入.非正规就业是职业发展的末端,就业者是被“降级的劳动力”.文章通过珠海拱北口岸的实地调查和对44位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访谈指出,旅游非正规就业是许多就业者的职业发展通道.就业者以中青年低层次劳动力为主,但也包括较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白领、个体经营户和大学生,他们通过亲缘或地缘组织介绍从事旅游非正规就业.文章进一步归纳总结了7种从业动机、6种从业规划和4种职业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具有较为明确的从业动机、从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路径.相较于其他非正规就业,旅游非正规就业提供更多的职业出口,更利于积累资源和能力,是一条低层次劳动者向高层次城市就业者转变的职业通道.  相似文献   

3.
旅游与发展:一个分析框架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50年代后半个多世纪的旅游研究是建立在发展话语体系之中的,在理论化的前沿,发展成为解释旅游现象的指导性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旅游代表了获得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发展思想影响下,对旅游的研究相应地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的旅游影响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3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各个时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贡献着自己的思想,使旅游与发展的分析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当代多数旅游研究无论研究尺度大小和方法异同都脱离不了的共同范式.这一范式是对旅游现象和发展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对旅游研究的状况进行认识和把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苗雨婷 《西部旅游》2022,(22):10-12
康养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发展形式,是人类健康意识觉醒的体现。当前世界范围内康养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美国、德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已然成为了康养旅游的领跑者。目前,我国对于康养旅游的内涵尚未明确,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在引用西方的概念时,没能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文章回溯历史,梳理出康养旅游以及相关概念的由来,完善康养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对世界康养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划分,探究相关概念的产生背景,并从中汲取发展康养旅游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的死亡观照特性的旅游类型”这一核心命题,从而将死亡观照这一美学范畴纳入黑色旅游愉悦体验的理论分析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黑色旅游这一概念,探讨了其类型,梳理了黑色旅游的完整谱系,试图在体验视角下对黑色旅游的概念框架及核心命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国内外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诸多争议给出全面的回应,以期为黑色旅游的开发实践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旅游视听说英语与职业素质教育□方薇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核心,是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受到职业素质教育和从业技能训练。自1989年至今近7年间,我对5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针对这一目标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效果。长期以来,在旅游管理的教...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对于现代旅游业高素质从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在目前的旅游课程体系中尚处于薄弱短板环节,同时,随着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成立,"旅游"+"文化"的总体框架日益突显,这既是现代旅游行业发展实践的本质体现,也是各大院校旅游专业研究创新的突破口,更是构建旅游专业中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向关键所在,因此,将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的要素在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交叉整合,实现新时代背景要求下综合育人的专业体现,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  相似文献   

8.
左冰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08,23(4):58-63
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关于政治和权力关系的分析,仅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过程而不是政治过程,是当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实践中不能取得真正进步的原因.本文对西方增权理论以及旅游研究中有关增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旅游增权这一新兴理论的提出必将对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剖析了西方旅游研究者仅仅关注于社区增权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个人增权先于社区增权的观点,并指出在把增权理论应用于中国的旅游实践时,除了西方学者倡导的信息增权和教育增权外,还需要将增权的范围扩展到"个人权利"的增进和制度增权,通过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保障个人权利和社区增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旅游减贫效应之辩 ——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旅游发展加剧了贫困"和"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无必然联系"三种观点同时存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了旅游减贫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支持不同观点的经验证据,并对争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贫困度量方法不统一、空间尺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发展环境及模式选择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综合各方面而言",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这一结论更为合理.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17,(9):80-102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多重语义后,通过第四章几个视角的补充讨论,以辨清研究者不同关注的互补实质,从而为消弭误会,寻求学人共识的基础,并进而在对诸家共识的归纳中,肯定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建议》的可遵循性.文章认为,面对旅游学发展的新态势,学科进步还需认真加强基础研究才行.文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1)就语源学的角度看,虽然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与英语名词"tourism"是近义词,但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当今的变化,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已经证实了的,更值得国人注目的,是二者在含义、用法和使用范畴等方面的同中有异.(2)就专业用语的角度看",tourism"作为反映世界旅游发展和旅游学科进展的行业用语和学科用语,其虽与汉语日常用语"旅游"同属一个概念范畴,却不能等同于汉语中日常生活用语的"旅游";中国旅游研究者在将"旅游"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学科用语使用时,其含义的中心不应与国际用语有太多的差异.(3)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共识看,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建议书的主要关注重心,显然是与各国政府及多数研究者在提出旅游概念时所关注的多种目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广泛涉及相一致的,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在旅游时得到了愉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教育 2 0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 ,阐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一是论述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性 ;二是从分析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入手 ,围绕旅游院校布局、旅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等 ,论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最后强调了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旅游理论体系 ,促进旅游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而涌现出的大量生态旅游概念使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概念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使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和规则在实际的应用中被扭曲和误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架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它们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并以这些标准规则为基础,对中外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中国未来的生态旅游研究应更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理论界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乡村旅游的论文;旅游实践界出台了不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规划方案和广告型介绍材料.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能形成这种快速发展的火热局面,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旅行社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各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刘德谦教授2006年1月20日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一文中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分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笔者都非常赞成,特别是从游客需求方面,将乡村旅游分成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大部分.本文拟从其划分的传统与现代两大类乡村旅游作进一步细分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倩 《当代旅游》2013,(10):97-98
旅游专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薄弱环节,没有形成规范,实习效果不理想。本文以作者多年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经验,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4,19(1):92-96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开发意义、条件和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国外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虽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礼仪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思想行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很难保证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实践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邓勇勇  魏向东 《旅游学刊》2023,(11):153-168
本质直观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胡塞尔的整个哲学生涯。文章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本质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评述。阐述了“直观”旅游的发生原理,构建了本质直观的7个步骤:“悬搁”旅游经验事实、选择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意识的自由想象、整合意识中的旅游体验、形成新的旅游体验摹本、聚焦旅游体验的感知和情感以及逐层地精神递推,并以此展开旅游本质的实践操作。在胡塞尔现象学“直观”视角下,旅游本质的确立不仅与研究者“直观”能力相关,也需要与他者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得以澄清并最终形成共识。借助“直观”,文章提出了旅游本质是“自在生活”的观点,阐述了本质直观对于旅游的启示意义,以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和反思当前旅游研究及实践。  相似文献   

19.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