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推动地区或行业发展的原动力。谁拥有了人力资源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长春市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也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队伍来做保障。因此,我市必须搞好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本文是在吉林省旅游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旅游在“十一五”的发展情况和“十二五”的发展规划,来分析长春市旅游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旅游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市旅游人力资源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目的地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旅游的功能。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均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房地产业带来强烈关联效应。目前中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大致有四种模式:一是娱乐类旅游房地产开发;二是观光类旅游房地产开发;三是接待类旅游房地产开发;四是景观型住宅区开发,其相应的区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旅游业发展所推动的旅游房地产开发呈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项目缺乏规划;景区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等。规范旅游房地产开发,是维系旅游景区的自然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森林旅游是林下经济中附加值最高、经济增长最快、社会效益最大、产业链最长、前景最广阔的产业。本文通过总结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多年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开发森林旅游与发展林下经济的关系,并对科学开发建设森林旅游业,以森林旅游业带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业的产业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旅游资源的整合是一个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整合旅游资源,如何整合旅游资源,学术界、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经营企业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在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和我国旅游业近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的实践,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重新总结了旅游资源整合的依据和方法,并且探讨了实施旅游资源整合的条件和几种基本的模式,又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问题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SPSS16.0的安徽旅游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必须要考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这两大因素。选取反映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12个指标,运用SPSS16.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得出17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排名,同时结合各地GDP的排名,把17个地区划分为四大板块:旅游发展非优区、旅游优先发展区、旅游发展优越区、经济带动区,并对各个板块的发展策略做出相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每个板块都具有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发展旅游业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本从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入手.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探讨了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安市为案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业对GDP的溢出效应显。这为西安市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及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蒙山片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落后,旅游业是一种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选择正确的扶贫模式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在总结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乌蒙山片区旅游资源特征,提出了该片区旅游扶贫的主要模式,包括资源环境带动模式、旅游市场带动模式、旅游交通带动模式、旅游景区带动模式、旅游城镇带动模式、旅游乡村带动模式和旅游商品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旅游非优区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地位的地区。在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利用先进的开发手段推动旅游非优区向旅游优势区转变。通过构建"非优区发展的动力因素测评"指标体系,得出旅游资源、区域环境、区位条件是旅游非优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以利用优势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内在驱动力、弥补弱势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外部推动力,具体研究6种不同类型旅游非优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对浙江省近三年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浙江省旅游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现状,剖析了浙江旅游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特点,探求了浙江省旅游业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岭市依靠优厚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建设,本文就此对铁岭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了大概的阐述,并总结了铁岭市创建旅游强市的问题,在了解其旅游资源、客源情况及区域环境优势后,并结合其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化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发表后,曹诗图先生撰写《略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与笔者商榷。在各自主要目标或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旅游文化研究与旅游研究合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必然是旅游文化学独立性的完全丧失。名存实亡;《新论》与《问题》主张的旅游文化学定义分别以“旅游文化与学”和“旅游与文化学”为逻辑起点,前者较为可取,后者殊属不当;在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上,《新论》并无不妥,而《问题》却游移于旅游与旅游文化之间未有决断。旅游文化学的研究重心还应回到旅游文化上来。  相似文献   

12.
大连、杭州、成都作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其区位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等决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不同选择路径。文章以2001-2007年为时间序列,选取旅游企业业绩、旅游支撑系统、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25个二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历年3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作对比研究。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但旅游支撑系统完善的大连应该选择将旅游产品开发重点落在大型节庆活动、商务会议及会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战略;旅游企业业绩突出的杭州应该选择强化合作机制,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市场化战略;旅游资源导向型的成都应选择加强城市旅游支撑系统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政府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13.
以2010年来滇国内旅游流相关指标统计为依据,借鉴“空间集聚指数”分析模型,探讨来滇国内旅游流在云南省16个州市及六大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状态。得出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征,其呈现为一种‘单核模式,,昆明构成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集散的超级‘目的地’和‘中转站”的结论.认为“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影响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节点的开发”、“交通廊道的建设”、“区域间的旅游合作”3个方面提出优化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具体策略。研究对于指导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旅游合作、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范围,建立了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模型。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网络密度指标和节点中心性指标,对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网络的密度均在0.1左右。说明团队旅游线路产品中,目的地城市组合不丰富。(2)三地客源至单目的地的线路数量均超过各自线路总数的78%。说明在长三角范围内,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的路径均是以单目的地线路为主、多目的地环游线路为辅。(3)通过节点中心性指标计算可见,杭州是南京、上海团队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南京是上海团队客源会选择的次级重要目的地城市,对杭州团队客源吸引力不足;对南京和杭州两地团队客源而言,上海作为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匮乏.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是海南省东部"椰树海岸"滨海旅游长龙的"龙头"所在区域,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文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现有的旅游产业链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由于知识分工不够深化,文昌市现有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核心产业链为传统线性关系,缺乏必要的横向整合;旅游相关产业链缺乏,纵向延伸不够;旅游产业链内部各要素协作性不高,整体竞争力较弱等。因此,有必要构建以知识分工为基础的网络状旅游产业链,以使文昌市旅游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依据相关形象理论,实证分析桂林国际旅游市场的本底形象、实地认知形象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桂林的国际旅游知名度高达84.8%,好评指数3.5,实地体验之后,入境旅游者对桂林“安全性”、“友善性”、。独特性”形象的评价指数分别为4.18、4.04和4.01,而对“神秘性”和“古朴性”形象评价一般;桂林旅游形象的刻板效应非常显著,本底形象与实地认知形象呈现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在人们对广告充满排斥心理的情况下,目的地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而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本底形象。这远比单纯地炒作“知名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昆明世博园的兴衰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自’99世博会后,其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在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提质”与“增量”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提质增效”是世博园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并论证了这一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对世博园实施“提质增效”应当进行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旅游形象设计越来越受到各旅游目的地的重视,旅游形象口号作为旅游形象最普遍的表达方式,在对外宣传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省区旅游形象口号的分类对比分析,区域旅游形象口号可以划分为资源型、综合型和理念型3种;不同类型旅游形象口号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区域旅游发展阶段以及与其他区域旅游形象口号的对比研究;各省区的旅游形象口号存在着较强的"重复化",影响到旅游形象口号的效用发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无景点旅游"的兴起及对行业的影响分析,认为旅游者消费渐趋成熟、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及理性回归、旅游体验的实际效果及景区超载接客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随意性、舒适性和灵活性是其三大特点。同时认为,"无景点旅游"对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发展内涵上看,新的形态势必引发人们对体验旅游本质的实现途径、旅游意义和归宿的新认识,改变对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的诠释和利用;从组织方式上看,势必造成对传统旅游组织中介旅行社运营管理的冲击;从其完善程度上看,旅游企业及政府机构应改变观念,积极引导和迎合。最后,提出了"无景点旅游"的完善建议。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新旅游形态的全面认识,对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为典型的苏南模式乡村,集体经济发达,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从蒋巷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着手,了解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调查可知,蒋巷居民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基础较好,积极性也较高,但缺乏政策引导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苏南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式与内容,提出:可通过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的建设及其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性;加快旅游新项目建设,吸引村民参与相关工作;鼓励村民参与娱乐、交通、购物设施的建设。以期为同类型村镇的社区参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