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接触配送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兴起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在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员交叉感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无接触配送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无接触配送“人+人“”人+机“”机+机”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无接触配送的主要应用场景和适用模式,以期能为无接触配送服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并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与之而来的是人们售货购物方式的改变。生鲜农产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且其为每日的必然消耗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要知道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有限,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受到了线上售卖的局限,然而冷链物流的出现为生鲜农产品的线上售卖找到了出路,但精益求精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因而怎样进一步的缩短冷链物流的配送时间也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这一想法有了突破点。因而本文在概述冷链物流概念和终端配送的基础上,分析当下我国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的优化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希望能对冷链物流终端配送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封城”,以及全国各省市不同程度的人流管控,防疫应急、生活及生产的物流保障都面临这种物理空间隔离或者不接触、少接触的装运、转运和交付等衔接方式变革的挑战,“无接触配送”“无接触物流”和“无接触供应链”等概念以不同形式获得了行业关注和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分工加快、需求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冷链物流业受到广泛关注,而物流成本过高一直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成为我国现阶段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同互联网一样,同样面临时一系列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的问题,甚至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源于物流业的信息化,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影响最大的也是物流业。物联网让物流智能化,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物流经营模式,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生产、销售、配送等各物流环节可追踪管理。  相似文献   

6.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勇  王侃 《物流科技》2007,30(10):1-3
冷链物流引起了当前物流业的广泛关注。论文首先介绍了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之后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点就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一种适合冷链物流的高效配送策略——共同配送.就共同配送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可以采用共同配送的模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国外共同配送的实例来作为实施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王锋  贺慧兰 《物流技术》2014,(1):108-110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也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受到广大关注,农产品物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农产品大多是有生命物体,易腐烂变质,其分布具有地域性,生产具有季节性,因此在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与工业品相比有很大差别。如何通过标准化建设达到农产品物流规范化操作的目的,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经营者收入,是湖北省在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1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其供求特点明显不同于工业品,其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间约束的单产品共同配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瑞 《物流科技》2008,31(7):114-116
随着物流业的调整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着发达物流业的国家,如德国、美国等的实践已经证实,采用共同配送这一先进的配送模式,将能够改善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方面所凸现的问题。在我国,共同配送体系还不完善,加之客户对于配送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客户时间要求的集约化、协同化配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将“软时间窗”和“硬时间窗”同时引入到共同配送中,建立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对理论研究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9.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同时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兴盛,物流配送的作用也逐渐显得重要。节约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算法,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增加约束条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本文运用节约算法对公司配送路线进行优化,降低了公司配送成本,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华联配送实业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是以仓储业务为主,在剧烈的市场经济演变下,企业也受到了市场发展的冲击。公司清楚地认识到,要使企业得到生存发展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经营框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向现代配送领域发展和渗透,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准。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上海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十一五”物流业专项规划指出,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要重点推进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三大领域。其中,城市配送物流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城市配送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对生鲜产品的需求增加,广西生鲜冷链物流企业也日益增加,仓储和配送一条龙服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冷链物流是重资产、运营成本高的行业,降低配送成本促进冷链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阐述了冷链物流配送现状,提出了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方法,通过有效推动共同配送模式,促进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几种集装箱配装矩形货物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范玉妹  郝赫 《物流技术》2004,(12):22-23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配送作为物流中重要的环节,而日益收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配送包括货物的分拣、组配、搬运、装载及运输等诸多环节,其中配装是整个配送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化配送"已成为当今物流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配送作为物流中重要的环节,而日益收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配送包括货物的分拣、组配、搬运、装载及运输等诸多环节,其中配装是整个配送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化配送”已成为当今物流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且呈现出高度竞争的背景下,物流仓储及配送成为电子商务行业所关注的重要发展与研究内容。不同行业间的交融,必将使得电子商务行业与物流紧密结合,结合过程中,物流仓储与配送模式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与物流仓配模式的分析,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仓配的建设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伴随着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冷链物流开始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心。目前,我国还处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配送环节产生的成本占冷链物流总成本比例较高,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传统商业模式向电子商务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物流支撑,但目前快速增加的订单量与不完善的配送能力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京东商城作为中国大型网络综合零售平台之一,其快速的自营物流体系受到消费者的信赖。文章希望通过研究京东商城七大物流配送中心的人口、自然、交通、经济、运输情况,分析总结各类因素对于京东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为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配送中心选址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受到疫情影响,物流企业末端配送环节涌现出物资供不应求、快递人员紧缺、物流管理体系滞后、物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严重降低企业配送服务效率。本文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从配送效率、服务水平、配送成本等方面深入调查苏州物流企业末端配送问题,回收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末端物流是连接客户的最后环节,在末端物流活动中,客户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如何在快递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保证末端配送高效、安全的完成,是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包括快递业务量大、配送服务质量差、快递行业利润低、从业人员短缺、素质参差不齐等,随后探讨了智慧物流末端配送的发展前景,包括末端配送无人化、配送设备智能化、物流发展绿色化、众包物流措施,促使我国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03中国物流(企业)年会受到全国物流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反映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想谈一个观点:物流企业要关注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和要求。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