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空间相关程度整体不高,协同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层级分工程度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创新: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协同集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价值:提高协同集聚跨区域合作能力和渗透力以缓解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4.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类权重矩阵,以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有效带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创新,但会抑制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理邻近地区更显著。多维度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呈“梯度递减分布”特征。数字化产业发达省份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具有较强“虹吸效应”,不利于整体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是以,未来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环境,施行区域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3年~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为制造业企业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升级。据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协同集聚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带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测度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度与城市专利质量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协同集聚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产业协同集聚是促进地区创新的空间前提条件。主要影响机制的探讨表明,知识外部性溢出与分工深化是导致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中介渠道,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的中介提升机制尚不明晰。分地区看,相比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更能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分行业看,制造业与金融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协同集聚所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整体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制造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现代服务业跨国公司是知识密集、顾客导向型服务企业。从OEM演进成ODM甚至DMS、EMS;或者从OEM或OEM与ODM相结合演进成OBM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适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获取潜在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将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为基础性生产服务业和支持性生产服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两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表现为:(1)目前,协同集聚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仍以降低中间品投入成本和劳动力共享为主,知识共享和技术溢出为辅;(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效果受城市规模的影响,规模较大的城市支持性生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果明显强于中小规模城市;反之中小规模城市基础性生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年鉴数据,测度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及两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然后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整体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具有较大差异;上海市的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一直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最前沿;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强度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菁鸿  张锡宝 《价值工程》2012,31(20):165-167
本文利用2000-2009年环渤海地区内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内各因素对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在地区工业集聚的各种因素中,新经济地理因素具有收益递增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然而各地区由于自身市场、环境、自然禀赋具有独自特性,故区域内各地区政策制定中应当根据各自的特性不同而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河北省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正面效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Standard approaches to study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ve been in terms of scalar measures of agglomeration within each industry. But such measures often fail to distinguish spatial scales of agglomeration. In a previous paper, Mori and Smith (2014) proposed a pair of quantitative measures for distinguishing both the scale and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based on an explicit method for detecting spatial clusters. The first, designated as the global ext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measures the spatial spread of these clusters in terms of the areal size of their essential containment, defined to be the (convex-solid) region contain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subset of these clusters. The second, designated as the local densit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measures the spatial extent of individual clusters within their essential containment in terms of the areal share of that containment occupied by clusters. The present paper applies this pair of measures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Japan,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most prominent scalar measures currently in use. Finally, these measures are shown to support certain predictions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pment distances and spatial scales of agglomeration for individua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4~2012年我国31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EG指数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现状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成为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物流集聚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集聚程度较低且上升缓慢,集聚优势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集聚演化背后的成因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批集聚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创新条件、投融资等发展环境方面。因此,进一步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在区域内集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是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培育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自由度约束下的局域溢出模型,探究了创新的空间扩散与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称均衡是模型的唯一内点均衡;当角点均衡时,存在唯一的贸易自由度支撑区间,此时,如果运输成本变小,则技能劳动力、R&D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活动将变得更集聚,同时创新的空间扩散程度变大,外围区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劣势减弱;从增长和福利评价的角度看,在技能劳动力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创新的空间扩散对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影响,然而,当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可流动的技能劳动力集聚时,中心区域的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总是偏好集聚状态,当且仅当创新的空间扩散效应足够大或者集聚租金较小时,外围区域的普通劳动力偏好集聚状态。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有助于增大创新空间扩散效应,减小集聚租金,提高全域劳动力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