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国内信用证特征的表述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国内信用证为不可撤销信用证B.受益人可以将国内信用证权利转让给他人C.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只适用于国内企业商品交易的货款结算D.国内信用证只能用于转账结算,不得支取现金【答案】B【解析】国内信用证为不可撤销、不可转让的跟单信用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主要使用三种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随着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灵活多变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外贸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由此也带来了进出口收付汇风险的增加。本文在分析各种结算方式特点和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笔者尝试将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信用证的区别较大的部分条款做一简要对比,并对国内信用证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国内信用证系借鉴国际信用证的经验,目的在于完善结算方式,解决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是国内贸易融资的重要品种。本文所讨论的国内信用证均依据人民银行1997年颁布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开立;国际信用证如无特殊说明,均按照现行的国际商会UCP600规则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力力 《企业经济》2005,(9):167-168
本文分析了国内信用证难以全面推广的原因,并且阐述了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独特优势,对当前实施与推广国内信用证结算的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华 《中国审计》2003,(24):74-76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期望出口商能按时交货,而且能在货物转售出去以后再付款,从而获得资金融通;出口商则希望在货物出运前就能得到资金融通,出运后能保证得到货款。 中国人民银行借鉴国际信用证的动作模式,于1997年颁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自颁布《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开办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商业银行很少。  相似文献   

6.
浅谈外贸企业管理中的信用证结算及制单赵洪利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处理的事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货物;另一方面就是单据。因此单证管理就成了外贸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贸易的顺利开展与完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处理的最重要的单证,是确定贸易...  相似文献   

7.
1、国内信用证。一种国内贸易付款方式.可以解决陌生交易者之间的信用风险问题。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同时.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简便。  相似文献   

8.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是国际商会出台的一套非官方出版物,其有效地促进了国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发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1993年通过的UCP500已不能适应进出口贸易结算的需要。鉴于此,国际商会于2006年10月通过了UCP600,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以此弥补UcP500的不足。作为信用证领域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国际商业惯例,新修订的UCP600必将对全球范围内的信用证业务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结算因其银行背景,传统观点将其认定为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实质上,与汇付、托收相比较,信用证结算除缓解了结算环节的一般商业风险外,并没有将国际贸易结算环节的其他风险做了全面的防范,甚至其本身还孳生了特有的结算风险,因此,轻率地论断信用证结算是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有很强的误导性。基于此,本文在对信用证结算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做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认识信用证结算性质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归纳出信用证结算性质的六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银行参与国际结算过程逐步形成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开始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双方利害冲突不时发生,在互不信任情况下就出现了银行保证付款的信用方式,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互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为双方资金的融通提供了方便,因此采用信用证结算货款,已是目前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开证银行或议付行,只能对信用证及信用证所要求提供的单据如商业发票、品质证书、货物包装清单、装箱单、运输单证等这些单据的表面一致性负责,只要这些单据表面相符,银行即办理开…  相似文献   

11.
内外贸一体化作为国策提出十年来,流通领域的一体化进程缓慢,内外贸分割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内外贸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在内外贸相互贯通的矛盾统一体中,内贸企业是矛盾产生的主要方面,需要按照国际商业模式进行改革。以此为重点,以贸易术语的引进消化移植为突破口,以此撬开横隔在内外贸企业间的“玻璃天花板”,使各种资源在市场支配作用下自由流动,通过帕累托改进,释放企业活力,历练内力,提高竞争能力。在此过程中,贸易术语与市场营销定价理论相结合,《通则》与合同法并用,解决一体化研究成果落地的工具和运作方法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内外贸一体化系统工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外贸企业如何防范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从事外贸易业务。其不同于国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制度,法律,政策措施与贸易惯例,情况错缩复杂,极容易产生种种风险,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防范,必然会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将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还分析了对外贸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提出防止这些风险的措施,即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和货币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Even though many firms conduct most of their business domesticall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has remained remarkably silent on the role of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in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We shed light on that role by exploring how the size of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influences the cultural distance that the firm adds to its country portfolio when expanding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ing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the attention‐based view, we hypothesize that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dded cultural distance (ACD), and that domestic policy uncertainty strengthens this relationship whereas domestic demand uncertainty weakens it. We find robust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in a sampl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s covering the period 2000–07, indicating that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ies jointly shape cross‐cultural expansion strateg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Ds reflect headquarters executives' desire to avoid ineffective foreign expansions, hinting at possible biases in studies of the performance effects of distance.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及银行授信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关国金融危机的源起入手,分析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国内银行授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银行改进授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后WTO时代,我国快递市场竞争开始呈现白热化状态。随着世界四大快递业巨头在华战略的逐步深入,国内快递企业的暗战已经拉开帷幕,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胜,无疑要付出很多努力。我国民营快递业已经过了早期的低成本扩张期,随着《邮政法》的即将实施,现在进入重新洗牌期。是被外资巨头或国有企业收购,还是超越自我创民族品牌,这是值得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经营者好好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Extending Ireland's (1994)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where cash or credit can be used for payment. Foreign trade credit is more costly than its domestic analog. A de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xternal surplus and a reduced share of imports purchased with credit. Economic growth slows when foreign trade credit becomes the predominant means of pay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 country with high inflation exports its Tobin effect and thus temporarily increases world growth.  相似文献   

17.
浅论HNZY公司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卫涛  刘蕴 《价值工程》2012,31(2):137-139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的一个交叉学科,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新产品,它整合了物流领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物流金融业务提高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是当前物流企业竞争中的蓝海,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本文主要对HNZY公司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继承前人关于物流金融和货押融资业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HNZY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国内信用证、国际信用证未来货权质押和综合授信模式进行分析,系统介绍了HNZY公司所做的物流金融各种模式的操作方案,其中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信用证项下的融资业务,是一种创新模式,为相关企业的物流金融运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烨  谭冉  时奇文 《价值工程》2009,28(5):31-3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开始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FDI)。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这就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的贸易壁垒有不同程度的抬高,致使贸易摩擦不断。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进一步占领国外市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出口方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绕过贸易壁垒。此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并购的门槛降低,更有利于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增强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所以国际结算越来越重要。论文主要介绍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现状,阐述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结算模式的选择,说明了汇付、托收、信用证及国际保理结算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联合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小进出口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国际结算模式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额大大缩水,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要求我国企业把业务重心转移到内需上,而农村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潜力的内需市场。文章通过对农村市场的特征和农民消费动机与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