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贵州省地区作为西部的一省,教育贫困是其贫困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来反贫困是贵州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教育角度论述了教育与反贫困的关系以及将贵州省的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教育是影响当地贫困的一大因素,进而阐述了贵州省教育反贫困的现状问题,并从教育角度提出反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一个多学科领域的话题,而人权问题中的如何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也是眼下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理论界不乏从哲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或伦理学等各种视角出发来研究人权的保护。目前理论最丰富争议也最多的无疑是在法学领域内的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法哲学的角度探讨人权保护机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对应,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包括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在内的庞大家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社会科学取得了如下两个方面的突出成果:一是指导人类从野蛮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可称之为社会实践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反贫困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一个多世纪以来,爱好和平的人们对此多有研究,但是研究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反贫困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很是鲜见。傅伯言、罗莹撰写的《反贫困: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卓越贡献》一文,让人读来耳目一新,文章以并不太长的篇幅,从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多个角度,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反贫困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尤其是对美国不断以人权问题为由,粗暴地干涉我国的内政,是一个有力的还击。在…  相似文献   

5.
城市反贫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不仅出现,而且其规模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城市反贫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贫困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国企改革进行而日渐凸显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该问题还将进一步演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从构建社会资本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剖析,说明社会资本对贫困的滋生以及反贫困制度安排有重大影响,从构建制度型社会资本和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视角,提出提升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破解我国城市贫困这一难题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常亮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114-116
企业信任问题产生的前因性研究显然是重要的,由于对企业信任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来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来讨论还是比较少.文章在社会信任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信任产生的具体原因,试图使大家对企业信任问题有着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郭印 《改革与战略》2012,28(9):21-24
生态经济学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贫困现象的存在和扩大,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贫困问题的持续存在,无疑阻碍了国民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进程.文章针对目前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及成因,从生态经济学视野继续深入探索反贫困的思路和措施,对提高反贫困效率、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缓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丰  李娜 《西部大开发》2010,(3):22-22,26
腐败现象极具危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的角度宏观地对腐败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笔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对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做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新视角:社区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本文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反贫困视角,总结出社区发展对城市反贫困的三大功能,即:精神整合,资源传递和动力机制功能。结合我国城市贫困和社区发展的现状分析,本文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霖 《发展》2014,(8):95-96
正一、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比较接近,不至于差距过大。从法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相统一。从伦理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是一种个人美德或者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满足。具体来说,社会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平等、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多方面。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反贫困的人口素质研究──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个案穆光宗1990年春和1991年春夏之交,笔者曾有机会两度赴山东省贫困县──泗水县从事调查研究,本文是笔者归来后诸多感受的一个结晶。众所周知,对贫困问题的研究,通常是囿于经济学的框架之内,但事实表明,贫...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学大都试图与伦理学划清界限,将自己的理论立于"价值中立"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阿玛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论证的整理证明"价值中立"在经济学中并无立身之地。分别从经济行为的动机问题、现代福利经济学使用的不充分的评价准则和个人动机与社会选择三个方面对"价值中立"进行反驳。本文的论述可以使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相互联系的性质更明确,适当地缓解现代经济学的贫困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扶贫工作进入到"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我国明显重视了包括消除贫困在内的涉及民生方面的法制建设问题,不断强调要使反贫困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国反贫困法制建设的核心是反贫困立法问题,而研究反贫困立法问题时,首先关注的便是两项制度——扶贫开发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法学的视域内去探求两项制度衔接的内涵及两者关系。从现状的分析中发现两项制度衔接的欠缺与不足,进而从反贫困立法的角度为两项制度的衔接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受机制的影响而被市场边缘化后,显露衰败迹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其中矿业的矿工贫困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战略,政府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以人力资源开发治理城镇贫困.  相似文献   

19.
贫困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分析了贫困的成因和贫困的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一个代表性的非洲案例,本文认为,权利和资本在反贫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治勇 《改革与开放》2011,(18):150-151
贫困是与发展如影随形的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社会资本的缺乏与贫困有着紧密联系,社会资本的缺乏产生贫困、加剧贫困、再生产和固化贫困.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的反贫困工作,应该从培育家庭外的社会资本、消除社会排斥和构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