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选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脆弱性较高的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效应法对其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而产生灾害(干旱、水涝和热带气旋)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采用社会调查法对人员和房屋损失进行估算,并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农业灾害风险救助体系,接着预测了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后指出,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性能力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映尤为敏感。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以及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对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作以综合描述;将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划分为此前10000~此前8000年的早全新世、此前8000~此前2500年的中全新世和此前2500至今的晚全新世时期3个阶段;提出了今后一定时间内关于气候变化应关注环境指标的分析研究、气候分期界限研究、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以及其它手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县级层面农作物产量、灌溉、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采用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变量对中国水稻和小麦单产的影响都存在"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最优拐点。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条件将越过最优拐点,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产生明确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由于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气候变化在未来的长期危害将会急剧增大。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水稻单产降低2%~16%、小麦单产降低3%~19%。这意味着,需要及早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气候政策,才能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气候谈判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由国际社会开展的多边治理机制和进程。谈判中话语权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一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从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内容、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主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3个方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试图发掘现有研究成果的内在规律及其存在的研究空间,提出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带来全球气候的恶化,在全面阐述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并根据中国自身实际,从发展模式、能源结构、森林资源及沿海气候环境等方面着重讨论了中国面对气候变化中的挑战。中国面临的现实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差,能力弱,压力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一系列气象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农业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首先对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和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后进一步探讨防御气象灾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究区域尺度与网格尺度气候变化与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贡献的空间异质性,为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测算耕地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1)耕地单位面积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态势,高值区(>2 000 t/km2)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华南地区,低值区(≤500 t/km2)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西北部;(2)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自1995年的24.95亿t 波动增长至2020年的25.97亿t,增长了约4.09%,北部农业区上升最为明显;(3)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9.26%和30.11%;(4)在气候生产潜力视角下耕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占优补劣”,潜力较低的北部农业区耕地“占少补多”和水热条件改善促使了该地区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提升,而潜力较高的华中和华南地区则由于耕地“占多补少”抵消了水热条件改善的影响导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持平或显著下降。研究结论: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热条件改善提升了耕地气候生产潜力,但确保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优化补充耕地布局、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仍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和能源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系统驱动因素的变化;根据对驱动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气候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经济发展必将转向低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气候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当气候政策协同水平高于7.9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气候政策协同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后巴黎时代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因此,要加强气候政策顶层设计,实现自上而下纵向协同;要利用政治优势和体制基础,加强政策主体横向协同;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马军 《山西农经》2023,(8):129-131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与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提高,在能源消耗方面,化石能源的应用量逐渐升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持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严重破坏了大气层,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改善气候问题成为全球性挑战之一。在此过程中,诸多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手段遏制气候变化,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低、管控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经济与林业关联紧密,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一些可促进林业发展的措施,以期全面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阐述了围绕气候条件开展的国外农产品品质评价研究,明确国外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研究的现状,便于把握今后国内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研究方向。[方法]基于国外已有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相关概念出发,对农产品气候品质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指标构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结果]国外农产品气候品质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天气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土壤、水文、生物和人为等,评价方法主要有数理统计法、模型模拟法以及3S技术监测法,评价指标可分为模型模拟指标、定量指标以及分级指标。近年来国外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在特色农产品发展、作物适宜种植区划分、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制定、农作物品种引进等领域应用广泛。[结论]构建基于多环境因素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探索前沿科学技术在气候品质评价中应用的新方法、开展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动态评估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研究、拓展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研究等是今后国内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与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科学热点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对气候变化情景预估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本文针对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正负效应及可能影响,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建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和共同行动。在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我国就已经提出了具有国内法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将减排17%的目标。可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进入规划和实施期。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在未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充分认识低碳农业对我国发展"低碳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及时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应对挑战、制定农业适应性对策的关键。相关研究已产生了不少方法,通过综述对方法进行分类,明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以期扬长避短,促进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与完善。[方法]利用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3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产量分解法可用于分析粮食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的关系,实验比较法一般用于粮食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或若干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函数法适用于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边际效应,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侧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发展评估,作物生长模型法便于结合气候情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得以运用的同时,各方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量分解法的技术产量难以拟合,实验比较法的数据获取难、模型稳定性较差,生产函数法容易遗漏重要变量、函数构造困难,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的结论难以验证,作物生长模型法参数标定难、模型应用存在尺度错位。[结论]研究方法将逐渐形成一套综合的气候—水文—作物—经济模型法,多源数据融合和多目标模式已经成为方法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森林由于独特的碳汇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逐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资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从法律研究视角来看,不断促进《森林法》的修改、调整和完善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治保障。由巩固、钱水苗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法律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升、降水不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或天气事件频发等几个方面。这些气候变化不仅破坏了农业生产系统,减弱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基于此,我们要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建立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的发展演变及其外交博弈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专属资金机制——绿色气候基金的总体形势和基本特点,为森林和林业项目申请利用绿色气候基金提出了具体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贵阳市地处西南交通要道,粮食供给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由此,文章在统计分析贵阳市气候和粮食生产变化情况后,利用气温、降水量和粮食单产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贵阳市粮食单产与气候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998-2018年,贵阳市气温对粮食单产存在负影响,平均气温"低谷"与粮食单产"峰值"同时出现,降水量与粮食单产单位年增减趋势相同,但仍不能忽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