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林地产权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以江西省遂川县与丰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遂川县和丰城市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检验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对林地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感知是影响农户林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户在预期未来更不可能被征收或调整的地块上投入资本的可能性更大,在预期将来不可能被调整的地块上投入劳动力的可能性和水平更高;农户感知完整的林地使用权能够促进农户投入资本与劳动力,但是完整的林地流转权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性和投入水平。本文建议减少林地调整和不必要的林地征收,减少村集体对农户林地合法使用权的限制,同时保障明晰和稳定林地产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关注农户微观主体对产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后福建省5地市49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别建立农户林地流出意愿、林地流出行为模型,实证检验农户分化对林地流出意愿和林地流出行为的影响。通过农户职业分化和农户收入分化两个维度对农户分化程度测量,研究表明:务农兼业、非农职业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和流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农户分化程度对林地流出意愿的影响与对林地流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的林地流出意愿对实际的流出行为有较强的导向影响力;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林业经营环境和地区差异对林地流出意愿和流出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增加农户多元化创收渠道,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改革现有户籍管理体系;加强林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使林农提高森林经营积极性是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福建省邵武市作为研究区域,首先阐述该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情况;其次从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Probi t分析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等角度介绍研究方法;再次运用构建的模型和一手数据分析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富裕程度、是否有人在外地务工、林地面积等对于农户森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林农提高森林资源经营意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广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验证新一轮确权颁证后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二元Probit与M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得到有效改善,近80%的农户认为新一轮确权提升了农地产权安全;(2)产权安全性感知改善有助于农户采取多样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施有机肥的概率提升了18.42%,施测土配方肥的可能性提升了13.99%,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增加了18.28%,施用石灰的概率提升了25.49%,进行深松的可能性增加了18.70%;(3)产权安全性感知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分化,在不同代际、不同非农兼业化程度、不同土地规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转入地和承包地之间,产权安全性感知能更有效的激励年轻代、以农业收入为主、较大土地规模、非贫困村的农户对耕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且产权安全性感知提升更有利于农户对转入地进行保护。研究结论:为激励农户更积极地保护耕地质量,需要确保确权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改善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并且,在激励农户保护耕地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户分化对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10个县(市)27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林地转入模型、转出模型,实证检验农户分化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分为农户收入水平上的分化和农户职业上的分化。研究表明:农户分化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农户收入水平对福建省农户的林地转入行为在统计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农户林地转出行为也有负向显著的影响;农户职业分化对农户林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却对农户林地转出有正向影响。基于研究提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林地流转、建立林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林地流转保障体系、完善林地产权管理制度、合理引导林地租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经济》2017,(6)
农业保险参保行为是否会影响有机肥的施用?对此进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更好评价农业保险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对现有粮食安全一揽子政策的相互关系做出科学评估。本文基于2015年四省1039户粮食种植户调研数据,以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保行为对有机肥施用有显著负影响,投保地块有机肥的施用概率比未投保地块低3%~7%左右。这表明,我国低保障、广覆盖的农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不同的财政支持政策的激励可能存在不一致,从而难以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果。因此,未来农业保险政策的改善,要有效规避其对长期投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强不同激励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10.
《林业经济问题》2019,(6)
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林农投资水平低的现实问题,构建"林权改革、地理特征-农户经济行为-林地投入"的理论分析结构,并以南方集体林区3省1248个农户样本为例,采用Double-Hurdle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检验林地产权、地理特征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稳定的林地产权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优越的地理条件(灌溉、地形)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抑制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因此,建议重视保障林业经营者林地权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确权发证水平;加强集体林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8个县305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产权制度安排对农户造林投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林地产权的不同安排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同时,农户非农就业比例、经营土地面积、是否接受过林业社会化服务和年龄都影响农户参与造林活动,而木材价格、非农就业比例和是否自有资金也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文章认为,政府应保持林地政策稳定连续并在林权流转和林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激励农户造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以农户玉米品种选择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户风险偏好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中国4个省份599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风险规避型农户倾向于采用低风险农作物品种,但农户风险偏好对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因种植规模不同而不同,相对于小农户,大农户在要素投入选择上受风险偏好的影响幅度更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减少农户对新品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使农户能够合理配置风险资产,提高农户特别是大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分析了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并运用福建省茶产区农户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茶叶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向技术采用户集中,而非农业收入则向技术非采用户集中;在家庭总收入方面,技术采用户的收入显著高于非采用户,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收入在两类农户间的不均等分配。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赤溪村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比例较高,但是旅游经营的项目单一;农户的学历、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的次数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农户生计资本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中的权力关系、可借款能力、家庭年收入、了解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有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扩大农户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扶贫资金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侧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多项扶持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558个农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的供给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河北省7个县(市)16个村庄558个农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农户户主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及土地调整频率、社区及政府对规模经营的支持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产生重要影响,而土地可获得性、非农就业的难易程度、获得社会化服务的难易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以及当地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