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加快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森林食品产业市场布局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森林食品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相似文献   

3.
重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建设水平耦合关系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5年期间,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同时,此期间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效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最优。研究中还选取了重点国有林区中的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森工集团的生态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及其经济发展综合效率与重点国有林区整体的发展态势一致,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01~2015年期间,重点国有林区与三大森工集团的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1),其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且未来有向中高度协调耦合态势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2017年5个森工集团的统计数据,构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稳定性较差,且总体呈现趋弱状态;其中,龙江森工集团的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最为突出,且远高于其他企业,而吉林森工、长白山森工等林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明显不足;阻碍重点国有林区及不同森工集团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所差异;区域发展水平是影响林区整体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持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水平;因区施策发展林下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为我国生态发展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建设地区,其中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更是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自建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将从历史演进和现实情况分析论述,以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工六局为例,探析自2015年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后内蒙古森工集团国有林区民生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国有林区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和学理依据,通过对职工民生结构多元化落实情况的调研,探寻当前国有林区民生改革战略推行情况,指出民生问题改革与国有林区改革动力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并针对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Tobit方法,对重点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两阶段分析。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与第三产业、森林管护面积、林业投资和年末在岗职工中企业人员人数显著相关。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国有林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的管护;积极推进规模效率过低林管局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国有林区带来了新变化: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增长;林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职工生活得到改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局限性,林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反映在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富余人员就业难;后续产业发展受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等。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龙江森工集团和伊春森工集团所属40个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合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规模和方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国有林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新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⑴2006—2019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然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林地面积增加了3.379 185万hm2,动态度达到29.48%;⑵2014—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最为频繁,除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外,所有土地都存在用地竞争;⑶2006—2020年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面积约是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转出面积的2.10倍;⑷伊春森工集团的土地利用转移变化程度比龙江森工集团更稳定;⑸生态用地增加较多的国有森工企业总产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森工集团(林管局)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其中包括19个林业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他企事业单位20个,在册职工20万人。2009年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168个林场,分别分布在林区腹地,深入开展实施生态移居工程之后,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例研究农林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采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2011-2020年林业产业相关数据,结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情况,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农林融合林业产业贡献度,运用产业耦合模型测算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农林融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职工技术水平、林业产业结构、农林融合产业规模方面进行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农林融合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农林融合产业规模在推进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农林融合发展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并据此提出促进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农林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提高国有林区农林融合产业占比、提升林区职工技术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13年和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调查数据库中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85个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不同职工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面停伐政策之后,龙江森工职工家庭的收入结构总体上没有较大变动,从收入的绝对值上看收入普遍增加,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停伐对成员中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这类家庭的冲击最小,对成员中有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家庭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原有森工采运业日趋萎缩,企业形成大量富余人员,本文以韩家园林业局为例,从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富余人员安置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原有森工采运业日趋萎缩,企业形成大量富余人员,本文以韩家园林业局为例,从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富余人员安置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面停伐对长白山森工集团发展的影响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森工集团长期以来在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停伐后,森工企业森林管护加强、木材生产缩减、职工家庭就业和收入减少,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得到发展,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是仍存在企业收支不平衡、产业转型困难和职工民生问题突出等问题。因此,在天然林全面保护的前提下,从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创新天然林管护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技术及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促进森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兵团向南发展尤其是有效集聚人口、壮大南疆师团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兵团统计数据,应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兵团南疆垦区及其各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南疆垦区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不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差异显著。当前,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特定行业发展,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劳动力培训及人才引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进行第二期,国有森工林区随着天保工程的逐步深入,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比实施前减少了80%以上,其中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龙江森工集团)由年产量410万m3调减到2013年的80万m3,有的林业局已经无林可采。做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如何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开拓金融产业是森工企业转型,实现企业增收,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9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分析改革过程中重点国有林区政企分开后社会职能移交对林区职工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森工林业局和地方政府在人员的移交与接收上存有分歧,对在社会职能移交过程中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去处未达成共识;森工林业局将供水、供电、供热、物业及市政环卫等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后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下降。因此,地方政府要直面问题,努力消化社会职能部门冗余人员;森工林业局要坚持明确"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理念,特别是在协调与属地政府财政投入的问题上需多加设计,以期能够在"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中提升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  相似文献   

20.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黑龙江省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启动,并进展良好。该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林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决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全力实施好“天保”工程。但目前工程实施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靠我省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恳请国家帮助解决。一、关于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问题龙江森工集团现有国有身份职工51.8万人,实施“天保”工程木材减产到位后,将产生22.9万富余职工。从实际安置情况看,全系统有21.6万人需要一次性安置。国家批复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