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借鉴钻石模型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1—2019年31个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分项和总体的角度测算了各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力水平,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和自然间断点法进行聚类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处理,进一步探究其时空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各维度协同发展程度及发展水平省域差异较大导致产业竞争力综合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均衡,东高西低特征明显,发展速度总体较慢;产业竞争力存在空间聚集,聚集主要发生在高水平、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地区,东部高水平地区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出较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建议补齐短板,促进产业竞争力各维度协调发展;强化西部地区森林旅游产业基础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政策引领,扶植西部地区旅游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以"一带一路"沿线14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4个一级指标和其对应的19个二级指标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森林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森林环境资源、森林旅游发展、森林生态建设、旅游从业人力资源4个主因子,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森林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浙江、云南和广东。根据森林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划分为强森林旅游竞争力、较强森林旅游竞争力、较弱森林旅游竞争力、弱森林旅游竞争力4个等级,并对这不同等级森林旅游竞争力地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进行省域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能挖掘省域内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整合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省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30个指标,构建包括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社会经济运行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运行力、生态环境支持力和旅游资源保障力三个方面;在旅游竞争力各个方面和综合测度中,苏州均处于第一位,其他城市排名基本上遵循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5.
王岩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3):10-14
采用核函数主成分法(KPCA)和系统聚类法(SCA)进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和谐社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核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广东、江苏等旅游大省进行实证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这些省份的旅游发展竞争力。研究表明:核函数主成分分析法成功地实现非线性系统的降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系统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核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般企业相比所具有的特性,建立了由五大类指标构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竞争力、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市场营销竞争力、技术创新竞争力、资源禀赋及产加一体化程度竞争力,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总体排序,得出经济发达省(区、市)以及传统农业大省(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强、反之则较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省域层面的环境竞争力,由生态、资源、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等五个方面组成。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如何提高作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环境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融入一些反映低碳概念的指标,从生态、资源、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等五个方面构建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16.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我国31个省域为样本,对2010年我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最后得出提高环境竞争力的途径是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花海旅游的多元影响效应,比较北方7省花海旅游的区域差异,以期实现花海旅游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与可持续性。[方法]以北方7省典型花海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差异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花海旅游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级计算权重值及聚类分析法对7省区花海景观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聚类分析表明, 5个系统指标23个影响指标中经济、社会、生态与文化等综合指标影响效果依次递减,表现为区域旅游收入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文化资源总量等方面,将7个省区划分为3类地区,其优劣排序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占GDP比重、人均GDP水平、政府经济投入力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是影响花海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北方7省花海旅游区域差异较大,基本态势为偏东部地区花海旅游综合实力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中国31个省域林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各省域之间的空间聚集效益,进一步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各个省域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测算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域资本要素弹性系数估计结果介于0.378~1.647之间,劳动力要素弹性系数估计结果介于0.188~0.783之间,林业产出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要素产出弹性存在空间异质性,中国林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基于研究结论与各省域林业发展实际状况,提出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因地制宜地制定林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国家森林城市泉州市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泉州市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集聚特征,形成了沿海城市和山区两种不同的资源集聚空间格局,且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游憩类的集聚特征存在较大的分异,形成各自的资源优势集聚区。(2)泉州市沿海城区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了两条轴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区形成了两个点状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的空间分布均以沿海城市为主,专项游憩类呈现"一个空心圆、四个集聚点"的空间格局。(3)QAP回归分析表明各乡镇人口规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食宿条件差异、旅游休闲娱乐条件差异和交通条件差异对整体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乡镇政府调控强度差异为显著负向影响。(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的形成机理存在较大的分异。研究提供了基于空间大数据的旅游资源分析新思路,为泉州市乃至全国同类型森林城市全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一个旅游的大省,但全省范围内各地市的旅游发展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选取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星级饭店数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省17个地市旅游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依此将其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和不发达型4类,并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31个省域地区的星级酒店为测算样本,运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DEA),为我国星级酒店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参考依据。测算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全国星级酒店经营效率水平较高;各个省的星级酒店经营效率有差别且导致各省星级酒店经营水平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星级酒店所在的省域旅游发展水平对其经营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区域差异,有助于把握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规律、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布局,对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 文章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泰尔指数探究2002-2022年我国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区域的差异性。结果 (1)我国总体、省域及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都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东北区域自2010年开始出口贸易规模整体增速明显低于中西部区域,位于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2)我国各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特征。相比于2002年,2022年个别省域存在跃迁,落入了“低-低、低-高”集聚区;(3)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及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均呈扩大趋势,四大区域中,西部区域内部差异最大,并呈“M”型波动趋势,区域间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缓慢收敛趋势。结论 据此,提出在全国层面上,持续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强针对性政策扶持力度;在区域层面上,根据各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等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我国当前各省(区、市)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了解不同地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差异及发展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森林旅游相关理论将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划分为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内部生态环境两部分;其次,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借鉴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政府相关政策文件,构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内部环境发展水平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191.52(天津),最低值为50.50(宁夏),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3.8倍。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238.83(上海),最低值为49.06(陕西),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4.8倍。森林旅游内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将平均值设定为100,最高值为242.54(天津),最低值为39.55(宁夏),最高水平约是最低水平的6倍。得出结论:我国森林旅游外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内部环境发展水平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各省(区、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并无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基于乡村旅游的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与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经济系统竞争力和社会系统竞争力构成准则层,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大隶属度,得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结果]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88.79,处于二级水平,竞争力强。[结论]资源与环境在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中优势明显,且对全国市场具有重大的吸引力;独特的热带风光、较高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经济特区、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等政策优势是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海南省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应重点关注差异化发展模式,把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强化和突出热带、慢生活、富氧等独具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森林康养作为旅游新业态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成为研究的新焦点。森林康养旅游的产品形式和开发模式等定性研究有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及开发体系仍属空白区,文章总结借鉴国内外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支撑。[方法]从森林康养资源价值、森林康养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选取8个准则层,界定32个指标层,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测评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结果]以辽东山区为研究地,选取辽东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桓仁、盖州、宽甸3县市进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得出桓仁地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中,环境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资源价值,再次是开发建设价值。[结论]森林康养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业态,是森林资源利用新形式的有效探索,构建的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实践发展的有效抓手。但由于森林康养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开发潜力评价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学测算四川省在其毗邻省(区、市)中的生态旅游竞争力,并识别主要竞争者是四川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构建省域生态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设计省域生态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与竞争力差距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四川为八省(区、市)中生态旅游竞争力最强者,但彼此之间竞争力差距不大;云南为四川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者,陕西、西藏、贵州为一般竞争者,重庆、甘肃与青海为潜在竞争者。四川应认清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区域河蟹养殖业面临路径选择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挑战。分析河蟹养殖业区域竞争力,有助于各区域因地制宜设计符合自身禀赋的发展模式。本文利用钻石模型构建中国河蟹养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8个省级区域的河蟹养殖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得出A+类、A类、B类、C类4个竞争力层级。针对这4个层级,提出A+类应该加强产业建设,创新产业供给;A类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意识,促进产业深化发展;B类应分析自身优劣,重视产业发展;C类应发展区位优势,缩小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环境、政策、技术、产业、社会六方面内容的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2005—2015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在东部(除东北)、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四个区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不同省份的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省六方面的具体得分聚类结果,各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划分为"经济、技术、社会驱动型""政策引导型""产业、政策驱动型""技术、产业支撑型"和"环保优先型"五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