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回顾中国林业建设十年之路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林业建设的特征、趋势和基本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林业促进增长和消除贫困的战略调整和核心内容,勾勒出中国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蓝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萍  杨敏 《农村经济》2020,(4):34-42
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学分析了我国林业建设的新形势,从四方面深刻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提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担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的六大职责;提出要科学谋划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提出要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完成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总任务,努力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贯穿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正在成为当前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路径。文章对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林业生态经济内涵的概念阐述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揭示了林业生态经济的演进规律,从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及国家对于林业科技的投入等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因素出发,全面总结出6种发展模式,在模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曾经经历了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中国在"挑战——应战"模式下,在学习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创新之一,不但是"五大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生态文明时代就是要缩小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实现绿色发展。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针对人口基数大、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实际,统筹协调人口、生态与经济发展,促进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开启了科学发展的先行实践。介绍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下一步思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城镇化,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建设林业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存在一些不适应,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创新和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东省委关于"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的指示精神。提出了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新思路,并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城乡,努力推动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新贡献。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森林保护,坚持改革创新,开展示范带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推进减贫工作的重要支撑。只有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的特征、贫困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才有可能破解其经济发展和减贫工作的瓶颈。提出了改善经济环境,以产业聚人口,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医疗资金投入,制定贫困人口的医疗帮扶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对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和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山西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有着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会促进多元化能源发展及生态兴省战略的实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里约+20"峰会的一个主题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世界林业在向绿色经济过渡中具有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国际可持续发展40年探索历史,评述了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理论和思潮,分析了当前阶段绿色经济的安全性和包容性的新趋势,并研究提出新绿色经济对我国生态和民生林业建设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行为的先导,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实践中,有正义、和谐以及发展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减贫有着内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追求正义、和谐和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统一于可持续减贫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专项减贫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水平显著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缓解贫困:趋势、差异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3-2004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分析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总的经济增长和部门经济增长对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弹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缓解贫困不仅要靠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弹性,使穷人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农业部门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减贫弹性。  相似文献   

16.
林业建设是一项经济、社会和生态多赢的产业与事业,也是长期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领域,应将林业建设作为此次扩大内需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并以林业为突破口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中国绿色新政"。主要建议:扩大内需投资中增加对生态和林业建设投资;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保障基本生态资源;发行特别国债,动用国债资金投入生态建设;以投资换改革,实现林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历史性转变;支持地方创新,在南方地区全面推行集体林权改革。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大规模的"绿色新政"必将引领和带动世界"绿色新政"潮流。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林业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走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开先河;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造林灭荒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新世纪生态文明建设新壮举。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理论,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09,(4):44-4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林业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营造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国家林业局决定组织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生态文学作品大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兼顾贫困减缓和资源保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对丘陵山区的贫困原因、减贫潜力、国际相关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精髓,提出了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思路:强化"绿水青山"多元化保护机制,创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主要障碍因素。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从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和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业模式、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体系和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