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建国50周年来,新都县按照四川省委、省府和成都市委、市府的部署,不断探索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以推进农业高效化、农村工业化、城镇现代化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富民强县的目标。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751亿元,比1949年增长74倍;财政收入达294亿元,增长503倍;工业总产值达6981亿元,增长584倍;农业总产值达62亿元,增长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89亿元,增长216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23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十年改革,使彭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十大变化.(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88年,彭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76亿元,比1978年增长5.52倍,十年内年平均递增20.62%.1988年,彭县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1978年增曾长85.6%,平均年递增6.38%.(2)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1988年,彭县农村人均创社会产值1620元,比1978年增加1328元,上升4.55倍.1988年,农村人均创农业产值433元,比1978年增加217元,上升100.46%.(3)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88年,在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为50.02%,比1978年的21.65%上升31.63个百分点.1988年,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问题》1990,(9):22-2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牟平县于1982年冬基本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尔后,紧紧抓住社会化服务这个中心环节,以此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989年,在遇到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粮油减产较大的情况下,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1亿元,比推行家庭承包制后的农业高涨年1983年增加14.9亿元,增长3.5倍,年平均递增28.7%;农业纯收入达到5.6亿元,人均占有1060元,比1983年提高78%,全县农民人均所得达到701元,比1983年增181元,农民存款余额达到4.36亿元,人均存款822元。  相似文献   

4.
一、我市“三高”农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赶超“四小龙”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7%,比1978年增长34倍。其中大农业总收入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比78年增长8.32倍;大农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比78年增长1.13倍。农民人平年纯收入2114元,比78年增长8.13倍。农业商品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灌阳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26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0年翻了1.57番,比广西同期的1.2番快0.37番;农业总产值4.33亿元,比1990年增长2.47倍,比广西同期增幅82.19%高出164.81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2、20亿元,比1990年增加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比1990年增加1661元,增加近3倍,高于广西同期增幅1.33倍。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9O年的32%下降到1996年的6.30%,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认贫…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我国典型的农业资源强约束的山区省之一.分析、研究贵州农村经济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困扰贵州生存和发展最为严重的人口、生态和粮食问题,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普遍意义;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一、严峻的现实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1988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82.23亿元增长到63.42亿元,增长1.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4.42元增长到397.74元,增长3.72倍.但是,近几年,由于自然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相似文献   

8.
苍溪县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大力发展以庭院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庭院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1989年,全县水果、蚕茧、生猪、蘑菇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5.22倍、3.23倍、1.99倍和59倍,庭院经济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8%以上,农民人均庭院经济收入397元。庭院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县办工业提供了原料,增加了财政收入,把富民与富县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了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1989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元,比1978年增长5.06倍,经省、市验收,提前一年越过了温饱线。  相似文献   

9.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濒黄海,西靠沂蒙山区,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山区、平原、沿海面积各占1/3左右。全县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6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人均耕地一亩多。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委关于加快发展苏北要“多利用资源,少耗费资金”的决策,重视运用农业区划成果,立足本地资源和经济特点,组建符合当地实际、切块治理的区域经济模式,加快了全县经济建设的步伐。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比1980年增长2.9倍;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元,比1980年增长3.5倍。全县农业生产持续九年丰收,年递增率7.97%。  相似文献   

10.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吴华林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1994年。大灾之年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45.08万吨,较上年增加5000吨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11.47亿元,增加2.04亿元;多种经营收入7.6亿元,增加2.4亿...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经济的腾飞 沙洲县属江苏省苏州市,1962年建县。建县初期很穷。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49万元,只有纺织、酿酒、印刷3个小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蓬勃景象。 (一)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8%。 (二)乡村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1984年,乡村工业产值达14.6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5.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比1980年增长1.7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增城市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了农村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方向发展。199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02亿元,比1990年增长5.36倍。其中农业产值9.66亿元,比1990年增长48%。农村人均收入2716元,比1990年增长2.63倍。  相似文献   

13.
东兰县是个大石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兰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推行计划经济的的弊端,从山区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化被动为主动,变阻力为动力,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实行多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山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1992年与1985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2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7.4倍,乡镇企业增长27.8倍,县财政收入增长2.2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2倍。我县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主要是利用山地资源,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治华 《农村展望》1992,(12):23-23,18
青州市立足发挥城市优势,走以城带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1年,全市农业总收入达到13.9亿元,比1984年增长2.56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3.65亿元,比1984年增长10.4倍;粮食总产值达到4.87亿公斤,比1984年增长1.05倍;农民人均收入818元,是1984年的2.05倍。总结我市以城带乡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古蔺县是四川省7个重点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这个县地处川南边陲的盆周山区,过去,在"以粮为纲"思想影响下,单一经营,经济十分落后,吃粮靠返销,财政靠补贴,山区群众生活很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行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以后,该县发挥独特优势,抓住领航产品,迅速促进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振兴了全县经济,财政收入成倍增长.1982年一举摘掉30多年"倒补县"的穷困帽子.1985年财政收入达1,536万元,比1980年增长2.1倍,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1.94亿元.古蔺县充分发挥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促进了山区经济的繁荣.其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佛山市的情况来看,这些变化显得更为突出。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农村经济总收入1570.5亿元,增长15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进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连年获得增产增收,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1994年粮食总产137.4万吨,比198O年增长26.1%;农村经济总收入154.79亿元,比1980年增加34.2倍;农业总产值(不变价)37.7亿元,比1980年增加57.57倍;农  相似文献   

18.
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的颁布实施是党和国家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50亿斤,比1992年增加近1000亿斤,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蔬菜产量也都有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7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3969亿元,是1992年的2.4倍。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8万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4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比1992年实际增长了30%。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农业  相似文献   

19.
一、小城镇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从广西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对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饮食业、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玉林市石南镇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各业得到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199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 21.55亿元、农业 2.55亿元、第二产业 14亿元、财政收入 1428万元,与试点前的 1993年比分别增长 5.25倍、 4倍、 7倍、 1倍,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产值达 5…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区紧紧抓住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有利机遇,从本区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调整”两字上大做文章,取得了较佳的调整效应。199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比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前的1991年增长2.2倍;农村社户两级经济总收入达102亿元,比1991年增长4.74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93元,比1991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