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赵庄矿大采高工作面的基本情况,对松软破碎煤层顶板频繁冒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松软破碎煤层条件下过顶板破碎带顶板管理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2.
由于矿井煤层的开采水平倾角大,且煤质松软,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工艺,支架载荷有强烈的分段特征,综采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采空区下部被垮落岩层下滑充填,当上部垮落岩层下降时,支架遭受强侧向负荷,安全性较差,且支架在遭受强冲击负荷时易不稳,顶板进一步破碎,发生冒顶、窜矸伤人事件。基于对现场的矿压和顶板变形观测,并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研究了大倾角工作面矿压和顶板冒落规律,对保证安全高效回采有着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矿煤层顶底板属于松软岩层,并且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回采过程中,极易发生局部冒顶或漏顶。矿井在生产中经常因事故而影响生产,其中顶板事故较为常见,开采"三软"煤层对于顶板管理尤为重要,且局部冒顶事故发生频繁容易被忽视。抓好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工作,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而工作面顶板管理则是保障煤矿井下采掘安全进行的关键.总结分析以往煤矿企业发生的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巷道连接部位、煤壁周围、放顶线周围等地点都是顶板冒顶的多发位置.究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岩层裂隙发育、煤层松散等,更多的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顶板检查维护形式...  相似文献   

5.
宝日希勒矿区共赋存六层煤 ,第一煤矿开采3号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为 1 5 .0 m,硬度为 f=3,倾角 2~ 30 ,属近水平煤层。 3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粗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 ,其岩体分层厚度为伪顶 0 .1 5 m,直接顶 2~ 4m,老顶 5~ 8m,结构面发育 ,胶结程度差 ,遇水膨胀 ,具有顶板较松软特点。在煤层分层开采其间 ,顶板采空后易冒落 ,周期来压也不明显。自 1 995年改为放顶煤开采以后 ,其直接顶为较坚硬的煤层 ,采后不易冒落 ,故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须人工强制放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强制放顶技术和管理 ,在钻具、炸…  相似文献   

6.
桑朋德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1):125-125,157
由于成煤环境的变化和长时间的地质变迁,组成巷道顶板各岩石的分层厚度和强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有确切地掌握这些变化,才能得到正确设计,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在短壁开采巷道施工时,采用顶板窥视仪进行观测,随时获得随着巷道长度而不断变化的各岩层岩性、厚度、相对位置,以及顶板发生离层与裂隙的位置,并根据顶板岩层性质、组合的变化对回采巷道顶板进行动态设计,既可保证经济性,又可以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保护层初采期间,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地应力发生变化、岩层顶板发生破断,引发采煤工作面瓦斯频繁高值超限等一系列问题。瓦斯长时高值超限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通常发生在初次顶板来压期间,顶板承载扭矩或切向应力达到极限时出现断裂、垮落,邻近煤层因开采卸压而解析大量瓦斯,并通过裂隙涌入采煤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垮落不充分,采空区封闭性较差,低负压瓦斯抽采难以发挥作用。采煤工作面风流受通风阻力及漏风的影响将采空区瓦斯带出。初采期间还有大面积突如其来的顶板垮落,导致压缩采空区挤出大量瓦斯等。上述种种因素均可导致采煤工作面瓦斯出现超限。本文结合实践分析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运用分源治理理论,从保护层开采的前期瓦斯治理、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管理等角度探讨保护层初采期间的瓦斯防治。  相似文献   

8.
矿井生产或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或顶煤在上覆岩层压力下会经常发生冒顶等事故,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介绍的用充填化学材料进行冒顶区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类似条件的矿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部门要对煤矿建设给予足够重视,采矿在煤矿生产中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在煤矿开采工作中,顶板是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很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本文着重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顶板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矿井位置及地质特征万利矿区一号井位于东胜煤田万利矿区中部,距东胜市约7Km。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井田内煤层的埋藏深度一般为100—200m。井田内煤系地层为层状结构,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层面平直,岩石多泥质和钙质胶结。主采煤层顶底板以砂岩为主,抗压强度大多低于100Kg/cm2,属松软岩层。结构松散的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剥落,顶板易失重而垮塌。二、开拓开采巷道布置整个矿井的开采分三个水平,首先开采的第一水平主采煤层自上而下为2—2上、2—2中和3—1煤层;2—2上和2—2中煤层厚度为0.4—5.6m,平均厚度为…  相似文献   

11.
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小煤矿顶板事故的多发要引起足够重视。要通过多角度和深层次事故原因分析,以及顶板管理专项整治,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对顶板管理探索并采取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2.
坚硬顶板的煤层开采.由于顶板岩层强度高、厚度大.采空区易形成大面积悬顶。此类顶板一旦大面积悬顶后自然垮落.重则压坏支架及设备造成事故,轻则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故采取顶板弱化措施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处理坚硬顶板的方法主要有:高压注水压裂与注水软化法、循环式浅孔爆破法、地面深孔爆破法和超前深孔预裂爆破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墩子矿区煤系地层煤、岩层的物性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煤、岩层在测井曲线上物性差异反应明显,并对煤、岩层进行了划分;再利用全区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的地层界线以及区内煤层的层位、厚度及变化规律、结构和稳定程度。最终确定了5煤、8煤、9煤为矿区的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4.
巷道顶板周期来压造成上覆岩层产生离层,从而导致顶板下沉,当顶板岩层下沉量达到自身最大扰度时,将会诱发顶板冒落事故,从而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1]。顶板的下沉也会影响到后期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因此监测顶板岩层的离层,预报顶板的下沉和冒落具有显著的意义[2-3]。本文以寸草塔煤矿回采和掘进巷道顶板为研究对象,在各巷道内安装顶板离层仪,实时监测顶板的离层情况,计算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判断巷道顶板的稳定性,为巷道的掘进和后期工作面回采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综采放顶煤“两硬”工作面煤岩体运动特征和工作面坚硬顶板在回采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当前综放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顶板爆破弱化和注水弱化,并对其优缺点和适应性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部分主动控制措施,可为该类综放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松软岩层的巷道支护质量,降低维修率,通过对松软岩层的岩性分析,支护方案的比较选择,以及对锚网喷+型钢+锚索+注浆联合支护的应用实践,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确保支护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为软岩巷道的支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煤矿业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行业,其生产安全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据有关统计,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安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因此,如何加强煤矿顶板的管理、减少煤矿顶板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及原因,提出了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灵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强化顶板管理途径的 4种方法 ,其目的是为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巷道支护体系中钢带托梁进行了力学特征描述,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显示托梁的主要作用不是承托,而是补强顶板岩层的抗拉力来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结合黄陵地区各个矿井顺槽支护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钢带在掘进和回采工程中的变形规律,分析指出:钢带并不是一味的承受着拉力,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回采动压很大,巷道顶板向中间挤压,钢带由于失稳变形而向下隆起脱离巷道顶板失去原有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及其结构的断裂、失稳、下沉是工作面剧烈矿压显现的根源,开采引起工作面围岩运动及应力场动态调整是造成工作面来压的直接原因。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综放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初次来压期间的围岩破坏进行全过程监测,研究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初次来压期间微震事件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与岩层运动及矿压显现关系。微震监测与现场矿压观测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微震能量、频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微震指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或预测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微震事件平面分布特征能够反映煤层顶板的活动规律,并对围岩活动的位置、强弱判断与预测;微震事件的剖面分布特征能够反映煤层顶底板的活动规律,揭示顶底板破坏的高度和深度、围岩的破坏范围,并能够反映工作面的超前影响范围及主要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证实微震监测能够对工作面的围岩活动和矿压显现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对矿井动力的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