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政策视为上市公司传递的一种"信号"而非解决传统代理冲突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9年至2014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上一年度变化引起的股价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同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化导致的市场反应均显著为负,说明了我国投资者并不重视现金股利这一上市公司分红方式。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不同的股利派发政策又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以2005-2009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10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股权结构、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者保护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越高、国有控股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是投资者寻求权益回报的一种渠道,也可以成为控股股东进行公司资源转移的隐蔽工具.  相似文献   

7.
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实证考察现金股利政策对两类代理成本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两类代理成本均越低,体现了现金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引入董责险作为调节变量后,现金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进一步扩大,两类代理成本进一步降低,验证了董责险的外部监督假说,并在实证层面为上市公司治理提供经验数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21年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问答”板块上的互动数据为样本,采用关键词提取技术构建“股利关注”指标,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股利关注”通过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现金股利分配。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配的促进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高、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强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7,(15)
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作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监管层面和投资者的重视,现金股利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资源来降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本文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和我国现金股利分配现状,通过实证的方法检验了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控制与现金股利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为解释代理成本的抑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银行业的特殊性出发,基于财务特征和股权结构视角,分别采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其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显著正相关,而与财务特征并不相关;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与其资本充足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存贷款比率显著负相关,而与股权结构特征并不相关。也即股权结构决定了上市银行是否分配现金股利,而财务特征决定了分多分少。受投资者情绪传染性影响,一家银行的股利高低会影响到其他银行的股利决策。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核心是流通方式,关键是定价机制.解决股权分置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即:股权分置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非流通股流通的定价机制;非流通股流通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缩股方式为主体,多种流通方式为辅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内蒙古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体系。其次,本文建立了内蒙古的GDP与信贷投入和证券市场融资的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利用Eric C.W ang提出的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和1985年以来的样本数据,分析了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体系的特点,从金融支持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选取2014~2017年沪深两市区块链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股权融资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虽然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税收流失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的综合结果是使财政收入净减少;使税收-财政循环陷入恶性循环中;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作用;使公开劳动部门的劳动力流入税收流失部门而影响公开劳动部门的劳动力供给;造成公开经济中的劳动生产效率的降低。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防止税收流失,关键要解决好以下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大纳税人的违约成本;二是要本着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模式,加快依法治税的步伐;三是确立诚信纳税的税收文化,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和氛围,发挥非正式规则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中华 《银行家》2004,(2):111-113
许多人都知道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掌管着比尔·盖茨的钱袋子的人是约翰·康纳斯。  相似文献   

16.
会计系统的目标是会计的基本范畴,也是引领会计系统运行以及会计标准建立的依据.然而对于会计系统诸目标在国内外理论界都没有严格界定.本文试图在系统论、协同论的理论基础上对会计系统目标进行阐述,以明确其各自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文化一直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成功的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还需要具有个性化特征,个性化特征是企业文化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本文提出了塑造企业个性化文化的几个切入点以及在塑造个性化企业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但这一浮动效应会受到当前制度与风险约束的极大影响,笔者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了解释.最后由此说明通过利率杠杆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是仅仅靠利率的高低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由税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难点和问题出发,提出建立有效的税务机关激励体系:完善外在报偿机制,增强外酬激励;提高工作满意度,强化内酬激励;完善能级管理,促进竞争激励;发展税收文化,形成高境界的文化激励.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绩效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一步对内蒙古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吸纳弹性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是内蒙古吸纳就业的主力,但近年来就业吸纳弹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