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应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模型来分析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中国-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得益和损失。自由贸易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贸易利益及其分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能在相似的产业结构中进行恰当的产业内分工,推进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则双方均能从扩大的区内贸易中得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投资》2012,(1):49-59
从2002年创刊伊始,中国科技投资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国内资本纷纷涌入,中国的科技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我们见证了政府为扶持产业所做的种种努力,每一次体制的改革,每一个新政的推出,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读政策,分析其对产业产生的影响;我们见证了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成长,见证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从刚刚加入世贸时的彷徨纠结到今日的思路渐明。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创投业、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和他们一起成长。十年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研究是中国旅游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旅游业产业地位的评价可以借鉴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产业划分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潜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5种功能类型,并从旅游业的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社会效应、发展潜力4个方面提出旅游业产业地位的评价体系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以期较为科学地确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旅游业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按照金融发展理论,收入结构影响储蓄结构,进而影响投资结构,最终定格于金融结构.中国城乡现有的金融结构格局是收入结构所决定的储蓄结构进而所形成的投资结构的结果,此结果可以从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即产业收益中求解.中国金融二元是产业二元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十年回望:把握政策脉动与高技术产业共成长——写在《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创刊十周年之际从2002年创刊伊始,中国科技投资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国内资本纷纷涌入,中国的科技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我们见证了政府为扶持产业所做的种种努力,每一次体制的改革,每一个新政的推出,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读政策,分析其对产业产生的影响;我们见证了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成长,见证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从刚刚加入世贸时的彷徨纠结到今日的思路渐明.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创投业、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和他们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来详细研究全球产业结构及产业动态,从而对产业竞争力提升或产业升级进行有效地解释和指导。本文以中国数控机床产业为例,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视角对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因素提出了“五角模型”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减弱,中国外贸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下降,从近三届广交会的情况可以看出,外贸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外贸企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贸企业的产业趋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创造品牌价值、建设创造基地、全球贸易定位等,是对我国外贸企业加快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和服务业转型趋势基础上,从产业成长水平、结构转换水平、规模水平、效益水平、相关支撑条件六个维度构建了评价中国经济特区产业转型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对中国经济特区产业转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深圳在五大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中具有综合优势,其他经济特区在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条件。基于评价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加快特区产业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有的学者认为劳动密集这碗饭已经到头,而有的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制造业目前还有很大空间。从结合产业变革的现状和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组织变革、变革产生的原因。产业升级这样的组织变革将是一个持续渐进、不断调整的长期过程。产业升级的变革推动离不开政府、学术界、媒体的共同关注与支持。具体到每个企业的产业升级,却又要把战略变革具体化到结构变革、技术变革、物理环境变革和人员变革等种种变革细节中去,战略变革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OECD最新版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双边贸易数据库,借鉴Hummels等人建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方法,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关于三者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虽然参与垂直专业化可以提升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低成本优势虽然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但其影响较弱,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依靠低成本优势来获取产业竞争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当然也可以称为世界奇迹,即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事件。中国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成为开放式的发展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矫正国内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外籍人士来华就业,为中国经济增长奉献了他们的力量,为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为此让他们也享受中国的社会保障待遇是制定《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初愿,然而《暂行办法》颁布至今实际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站在高校的视角上,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实际执行难有条款要求、险种设置、执行细则以及外教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切实改变此种状况。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要素与发展创意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成为创意产业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分为宏观层次的"软要素"理论、中观层次的创意城市理论和微观层次的创意集群理论。三个层次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在讨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问题时,除了分析各个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外,也需要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它能引导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四川位于中国西部,川内生态旅游、电子信息、中医药、化学工业四大产业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条件。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四川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带动四川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无烟环保产业,也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之一。从全球范围看,动漫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动漫产业因此成为像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对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总结日本发展动漫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在发展动漫产业上与日本的差距,进而提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动漫产业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当然也可以称为世界奇迹,即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事件.中国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成为开放式的发展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矫正国内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长虹有野心     
全球产业转移带来"天时"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国内加工业的长虹,从去年初开始,着眼全球经营,逐渐打开国际市场,这是否是寻找到的新的立足点?"这其实不是长虹在努力,而是我们的教师在退步,因为他们的成本太高。"长虹集团总裁倪润峰说,"现在美国很多连锁店都看好中国产品、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销售中国产品的权利,自己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业内人士预测,加入WTO后,中国的加工业将占到全球总额的50%。倪润峰认为,这个数字还比较保  相似文献   

19.
钟灵 《全国商情》2010,(11):81-81
中国直销20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不变的是所有从业者的那份热爱与热情。在首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中,其中一个重要奖项——“影响中国直销20年·金牌培训师”,他们曾在市场营销的一线视察风云。  相似文献   

20.
注重品牌建设、培育世界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正面临从传统向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由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细分、高附加值的品牌化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世界品牌实验室提供的2004~2014年品牌评估数据,基于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的占比、品牌平均价值、排名、价值和地区分布的五个维度,从成绩和问题两个层面,对中国纺织服装上榜品牌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走向世界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出中国的世界级服装设计师、品牌大师,才可以实现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