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的多层次性特征,使得新古典经济学视域下的有关区域市场整合的经典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某些分析范式可以被部分运用于中国这一主权国家内部的不同制度、不同关税区的研究。借助关税同盟理论和Balassa模型,对港澳与大陆区域市场整合背景进行描述,并对这一层次区域市场整合的贸易流动效应展开检验,实证结论揭示:港澳与大陆间的区域市场整合对彼此的影响不尽相同,港澳与大陆间的贸易往来,一方面在存在着总贸易创造效应的同时,会获得净贸易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港澳间的贸易往来并不存在总贸易转移、净贸易转移等效应。  相似文献   

2.
首先,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指标衡量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程度,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区域经济的增长对金融中心的发展缺乏推进作用;长期来看,金融中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区域经济的增长对金融中心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实际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关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一个影响因素.之后对实际汇率与贸易依存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截然相反.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东生 《技术经济》2008,27(8):22-28
本文利用DEA理论与方法,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各大区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的实证研究框架,以面板协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pECM)和面板动态最小二乘回归(DOLS)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显著的研发创新效应,但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省份相对滞后,分产业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与中、东部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以金融发展促进中西部省份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区际及国际贸易联系、促进省份层面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共享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集聚和物流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的有关机理,通过我国浙江这样典型省份的区域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联动经济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型,提出企业微观层面与经济空间宏观层面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区域物流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一个区域内专利申请活动的活跃性反映了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对区域专利申请活动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专利申请活动驱动因素的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专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既有的关于城市群的理论研究大都分别针对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展开,本文在研究城市群的同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本文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作为城市群问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提出了逐步实现辽宁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支撑方面的研究综述,从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区域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系统理论作出假设和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对山西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支撑角度提出了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背景,研究科技发展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借鉴B-F法的基本思想分析科技发展水平作用于服务贸易的理论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做区域差异研究.分析认为,科技发展水平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科技发展高度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大于科技发展环境和基础科技能力的作用,东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科技有望成为驱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新的源动力,今后应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例如在欧洲和北美区域,通过经济一体化达到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而且,这两个区域在其内部实现的贸易额已超过了它们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量;更重要的是,在区域集团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已经有超过40%的份额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定(RIA)实现的。由此可见,区域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国际市场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非单个的贸易伙伴国,而是那些以区域联盟形式出现的群体国家。因此,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应当正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本国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对中国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成为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成本的两地区-两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并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贸易成本的降低阻碍了劳动力、资本与可贸易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从而为"迁移谜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角度。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从印 《当代经济》2016,(32):51-53
本文提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这一新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建立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FCE)相结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煤炭企业提升科学发展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讨论是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内部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内部。鉴于目前国内对基于跨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而有关一国内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机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角度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制度环境对区域金融乃至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高度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产业发展水平、金融深化程度、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区域制度环境影响区域上市公司聚集,并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绩效差异.以我国不同省份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区域制度环境与区域内上市公司聚集数量的相关性,以及区域间上市公司绩效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优化制度环境是提高区域产业化、金融发展水平和改进区域企业绩效与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奎 《经济师》2014,(2):54-55,57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但得出的结果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之后引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直到1980年,Leamer在HOV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拓展及关于贸易要素含量的实证研究,不但终结了贸易理论家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于Leontief Paradox的争论,而且为贸易要素含量的计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富理论依据的便捷工具。文章介绍了Leontief Paradox的由来及Leamer对其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赵莉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2,31(1):53-59,76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生产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研究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国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生产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则从生产者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认为这些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