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企业管理》2010,(5):31-31
“沟通就是管理”。沟通,尤其是心灵的沟通,是管理的要义,管理的精髓。 管理者如何实现“沟通”,即向员工们传播企业文化,更能让企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2.
沟通是危机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必须采用“雄鹰”式的沟通策略,主动迅速出击,果断承担责任。因此,研究危机沟通中“雄鹰”政策的计划与实施,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沟通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交流和联系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企业管理中,“沟通”作为一项被广泛应用的工作技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分析沟通的有效管理方式,提出了其重要性及沟通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克莱斯勒GEO李·艾柯卡说:“你可能有很多好主意,但若无人理解,再好的主意也无济于事。”这反映了企业经营中沟通的重要性。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是企业沟通体系中的重要两条沟通线。虽然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众多,沟通技巧不胜枚举,但通过沟通规范培养沟通习惯是建立管理者和员工沟通的有效途径,下面提出了一些管理沟通中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普遍规定,这些规定既可以作为沟通制度广泛传播,也可以作为沟通方法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如蒙牛企业文化“四个98%”的论述:“资源的98%是整合,品牌的98%的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矛盾的98%是误会”。所有的“营销”,都是“人销”,解决了“人销”问题,就一定能实现“赢销”!而解决人性的根子问题,是爱心、感恩和沟通。这里推荐您使用一款《感恩支票》沟通工具,将会让您的爱心表达有载体,感恩回馈有新意,沟通理解有通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容易患上“大企业病”。从企业来讲,每个部门“强大”了,但部门间的“壁垒”也“强大”了,导致企业内部沟通成本不断上升,运营效率不断下降。受累于沟通不畅、协调很难的“隐性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这种状态,与企业追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因此,祛除这一“亚健康”状态。乃是我们面临的需要着力要解决的首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沟通和互动被许多企业认为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怎样才能使各种数据高效沟通并互动起来?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打通“管理构架”和“编程”这样的“任督二脉”。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科技》2011,(35):44-45
企业在面试时,一定常常看到面试者简历上写着“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离开与他人交往而独立生存。在企业管理的最终执行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沟通,而这些沟通活动的成功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效。因此管理与沟通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沟通意味著有效的管理。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深圳质量》2004,(5):20-20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把与企业进行对话沟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制度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日前,就建立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制定了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要求各单位要结台工作实际,制定实施与企业对话沟通的具体工作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处理企业意见和建议,接受企业业务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面试时,一定常常看到面试者简历上写着“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离开与他人交往而独立生存。在企业管理的最终执行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沟通,而这些沟通活动的成功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效。因此管理与沟通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沟通意味著有效的管理。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安珊珊 《数据》2012,(3):39-39
近日,门头沟局队以完善各项机制为载体,结合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着力打造统计服务的“绿色通道”。 拓宽“绿色”信息通道。建立与石龙经济开发区的长效沟通机制。针对开发区内企业数量多、经济总量大等问题,局队深入企业沟通,定期核对企业数据,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促进新增企业及时纳入统计。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的无障碍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管理中,企业内部的沟通被认为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到共识。在管理学中,管理沟通是对沟通概念的延伸,它不仅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包含群体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在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应用好这个工具能使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加通畅、信息交流更加充分,从而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然而,由于传统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沟通渠道的影响,许多企业内部的沟通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正如我国城市中专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一样,或想用没得用,或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3.
沟通则通     
群体如果没有沟通就无法存在。同样,沟通在企业这个具有一定使命的特殊群体的管理活动中也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沟通可以作为组织内部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的有效工具。一个企业或公司领导管理者如果不能对下属或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掌握职员的优点和特长,那么,这个管理者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专家研究表明,优秀经理7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了沟通上。著名的迪斯尼公司首席执行长官埃斯那自己就是一个沟通高…  相似文献   

14.
赵成 《特区财会》2003,(7):14-17
企业管理层的“内耗”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对企业价值直接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缺乏完善市场环境的国有企业来说,问题更为严重,我们会经常听说或看到“某个企业由于内耗再跨掉了”的新闻。管理层团队中,大家的利益越一致.彼此之间越了解、总经理的凝聚力越强,则企业内部的“政治”就越简单,“内耗”就越少,为此而付出的成本就越低。反之,大家的利益越不一致、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总经理的凝聚力越差,则企业内部的“政治”就越复杂,“内耗”就越多,为此再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张守纪 《公司》2002,(1):21-22
国外的管理专家在对一企业的成败、沉浮进行研究之后,将一些大型企业中机构臃肿、沟通困难、信息失灵、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总结为“大企业病”。“大企业病”的出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削弱了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曾经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三株集团都可以算作是“大企业病”的牺牲品。大企业病的症状机构庞大是大企业病的第一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科室“叠床架屋”、总公司机构庞大。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强调的是上下对口,有事就得设机构。于是,除了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现代信息社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沟通,管理的难度和难题也就是沟通的难度和问题。许多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沟通的不足和失误,普遍地存在管理沟通的问题,因而使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不仅产生不了合力,反而互相牵制,严重影响企业日常正常运行和发展前景。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沟通是合作的基础,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夕,联想、春兰、方正、微软、英特尔等五大中外企业研究院院长坐到了一起时,并宣布成立“企业研究院沙龙”,决定今后每年召开“企业研究院论坛”时,台上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标志着企业研究院加强沟通与交流有了巩固的基础和平台。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究院院长们聚首一堂,共话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管理体系和新型标准体系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的管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各管理体系之间未能有效沟通,以致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致使不少企业感到困惑——“怎么体系越搞越多、文件越搞越杂?”不管主管部门或咨询、认证机构有多少理由,强调自己主管的那个体系在企业中有多么重要,对企业而言,统统不过是穿过“企业管理”这一个“针眼”的线绳。  相似文献   

19.
吴琪  白源 《中国企业家》2005,(3):129-131
“知彼知己”——在并购前期了解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整合愿景”——树立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沟通,“从我做起”——主动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来创造“共同点”,“重点突破”——通过管理变革带动文化变革,“借助外力”——聘用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人来管理合并后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那么,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题中之议。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正确把握企业国际化中文化差异与沟通的关系,顺利实现跨文化管理,打造中国企业的软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