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今年下半年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俗称五级分类法)。为全面了解掌握“贷款五级分类法”,现就“贷款风险分类中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以下简称非财务因素分析),与读者共勉。一、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必要性进行非财  相似文献   

2.
贷款风险分类试点工作的启示□王江舟方良川薛育真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根据上级行的有关精神,结合信贷管理大检查,近日组织开展了贷款质量分类试点工作。笔者拟对这次活动谈些体会。一、新旧分类方法优劣明显通过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试点单位的贷款质量进行划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人总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银发[1998]151号)并几次修改以来,关于贷款分类的话题一直成为金融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个不同档次,即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或贷款风险分类法,俗称五级分类,下同)与以贷款期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俗称四级分类,下同)相比,在标准、途径、手段、措施等方面有了本质的改变,按照这两种分类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使农村信用社通过贷款的风险分类,及时发现借款人存在的问题,并在贷款风险出现以前进行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逐渐暴露诸多矛盾和问题。现行“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法,已不能适应金融业发展形势的需要。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戴相龙在今年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参照国际银行界资产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要求所有银行在今年底初步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考核办法”。据此,很有对我国银行推行贷款新分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的必要。一、贷款的分类方法及利弊对贷款分类是银行监测和评估贷款风险和质量的基本方法。目前我国银行的贷款分类依…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监会宣布:"从2004年起所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同时取消四级分类制度。由此,国际上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从此将成为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纽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革对审计工作有什么影响,怎样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认识。一、贷款风险分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作用从总体上讲,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实施,有利于彻底澄清现有贷款资产质量底数,有利于从偿债能力角度准确衡量贷款风险度,有利于区分不良贷款形成的本质原因,有利于增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和树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从审计角度来认识这次信贷变革,我认为,随着贷款风险分类法的全面推行,必将对今后的审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一)贷款风险分类必将推动大审计监测中心的形成。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商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自1998年开始推广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以来,已历经四年,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很不理想,特别是国有商行更多关注于期限为主的"一逾两呆"分类法,贷款五级分类大多流于形式,分类结果很不准确。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在贷款风险的分类上如何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真实、动态、全面地反映资产现状,积极、主动地防范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意识与手段的不断提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也在不断改进,从起初的“银行必须对贷款分类”阶段的3~4个等级,到“对贷款定价必须度量风险”阶段的8~10个等级,进入“股东要求有效的风险报酬”阶段的15-20个等级的划分。显然我国现行贷款风险分类为五级已不能满足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贷款风险分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李成文  王富生 《金融纵横》2004,(7):17-19,44
为加快与国际银行业通行做法的接轨,银监会要求从今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法。亦称贷款风险分类法。从目前推行风险分类法的情况看.虽然商业银行基本能按照上级行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但在推行风险分类法的认识上仍有偏差.主要认为目前实行风险分类法缺乏充分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等。本文力求通过对两种贷款分类方法的分析与思考。揭示推行风险分类法的现实作用,促进商业银行按风险分类标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形态。  相似文献   

10.
《南方金融》2002,(9):38-40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在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2001年,考虑到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条件基本具备,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除农业发展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外的银行机构正式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国外金融实践和国内的商业银行试运行证明,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比"一逾两呆"分类法更科学、合理.但是,在贷款风险分类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改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贷款分类,目前采用"五级分类法"(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辅以"四级分类法"(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来进行分类管理.这些分类方法只是评价贷款风险的工具,它们能不能够真实、客观和合理地反映银行贷款风险和质量,在于它们是不是与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环境要求相适应,是不是与现行的贷款制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对贷款质量实施五级分类,并在广东省进行试点.今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下称"贷款五级分类法").这是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建立国家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贷款五级分类较之于传统的"一逾二呆"分类法更能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但笔者在最近围绕贷款五级分类法在本辖区几年来试行的情况调研中,亦发现了一些急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贷款管理的五级分类法引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过程之后,对加强贷款管理、防止贷款风险、提高贷款效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五级分类法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探讨,本文就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以期改进贷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消弥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类银行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于是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的“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和几年的试行,笔者发现在贷款分类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金融系统 ,广泛推开贷款风险分类既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 ,同时也是中国加入WTO后 ,金融领域的必然选择。贷款风险分类作为一种全新的识别和评估贷款风险的方法 ,虽然只有 1 0多年的时间 ,但这种“国际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银行所接受。现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既借鉴参考了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做法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准确、动态、全面识别不良贷款 ,按风险提取呆账准备金 ,控制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由此看来 ,贷款风险分类法无疑是一种有利于信贷管理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现行贷款分类方法的主要弊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法实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确立和四大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以期限为依据的贷款分类法弊端日益显现:(一)信贷资产质量识别滞后,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我国现行的贷款质量分类法主要以贷款是否逾期以及逾期长短进行认定,对于贷款风险只能事后发现和控制。而未到期贷款并非都是正常贷款,也存在大量的隐形风险。如有的贷款虽未到期但贷款人已丧失还款…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胡良 《新金融》2004,(8):44-48
中美银行贷款分类 制度:比较与启示 从分类标准上,美国银行的掌握标准与国内做法不尽相同。 首先,可疑类贷款的分类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可疑类贷款的定义是“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而美联储认为可疑类贷款作为次级类和损失类的“中间过渡状态”,存在“某些重要和合理并且可能增强贷款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林佩珍 《浙江金融》2003,(10):26-27
贷款风险分类是反映银行资产质量,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加强风险监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其在全面、准确地反映贷款的风险价值方面,有着一逾两呆分类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自试点和全面推行风险分类以来,各商业银行已形成一套贷款风险分类体系,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尤其是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存在误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贷款分类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使风险分析和监管的基础得不到保障.因此,应认真分析影响贷款五级分类的主客观因素,在外部环境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银行内部重视贷款基础管理,尽快设立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规范的贷款分类,了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对症下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内控机制.更重要的是,将贷款风险分类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将直接促进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借款人的最终偿贷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而制订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解决了现行“一逾两呆法”存在的弊病,把握了贷款风险成因的实质。因此,它的广泛实施,对于建立现代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