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土地产权方面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现状及其土地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陶陶  刁承泰 《经济地理》1999,19(5):63-66,94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杰  杨俊兰 《经济地理》1994,14(2):40-45
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谢杰,杨俊兰(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大连)(辽宁师范大学附中,大连)1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基本概况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呈马蹄形环抱城市建成区,包括甘井子区全部7个镇的行政区域。北临渤海,东北部与金州区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南...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地产权方面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现状及其土地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月明  梁山 《经济问题》1998,(10):34-37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城乡结合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给土地开发和管理带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如何整合区域内的相关土地资源,成为了现今城市发展与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与整合潜力研究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北京丰台区作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特征、挖掘土地潜力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是指一种分布于城市外围,其发展呈现低密度蔓延趋势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空间动态性、不稳定性和不清晰性的特点,在其区域内城市与乡村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兼具城市和农村土地使用性质,与城市和农村特征各不相同的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基本情况,概括了城乡结合部的主要功能,阐述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方先进经验,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最为激烈地区之一,文中主要从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96年和200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长沙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上升,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扩张,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李刚  陈莹 《经济地理》2006,26(3):409-411,417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河  章锦河  王浩 《经济地理》2008,28(1):142-146,166
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乡旅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提出城乡旅游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对城乡旅游一体化的特征、要求、制度创新及城乡旅游互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关注与研究,推动城乡旅游与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陶江  陆玉麒  王昌燕 《经济地理》2008,28(6):1025-1030
文章以乌鲁木齐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城市用地的空间转换过程进行了定量与定位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城市用地发展仍以外延式扩张为主;②城北主要以非城市土地转入城市用地为主,而南部城市中心区的内部用地转换较为明显,并且近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③城市内部用地转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地租等市场因素促使城市用地不断向经济效率更高的格局转换,而政府则通过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来协调土地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宋戈  王兰霞  宋玉玲 《经济地理》2002,22(4):448-450
受区位条件、土地级差收益和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多年以来城乡交错地带耕地被大量征占。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市场的导向下,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造成了耕地资源不可逆转的流失,加剧了我国本已紧张的人地矛盾,本文针对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状况,分析了此地域耕地流失的机理,从制度、机制、法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建设用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秀琴  阮伟致  江华 《经济地理》2006,26(1):114-117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了近年来广州市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改造缓慢及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率低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同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常疆  刘新华 《经济地理》2007,27(6):1011-1014
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益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典型户用地空间形态、功能结构、类型结构及2001-2005年各类用地与年均收益的关系分析,得出了现阶段益阳市“农家乐“适度用地规模为2 000m2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