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确立了一人公司制度。由于一人公司股东唯一性的特点,传统公司中股东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在一人公司中无法发挥作用。在一人公司中,一人股东通常都身兼数职,自任董事、监事并实际控制公司,缺少了股东相互之间以及公司内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较之于传统公司,一人公司更加需要合理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针对一人公司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大机构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音 《理论观察》2008,(6):69-70
在新公司法颁布前,我国虽然在法律上不承认一人公司,但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了许多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一人公司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新的问题。但从世界各国的公司制度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一人公司,因此,一人公司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的。我国今年的新公司法明文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该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创业者们也应谨慎选择,不能盲目行事。  相似文献   

3.
怎样维护小股东的权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有限责任公司与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了丙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占20%和80%的股份,丙公司的董事长、一名董事、经理、监事会召集人、会计由乙公司派人担任,甲公司委派副董事长、一名董事、副经理和出纳,丙公司的权利实际上掌握在乙公司手中。丙公司的所有原料从乙公司购入,所有产品出售给乙公司。丙公司在成立后的三年中,一直亏损;甲公司表示怀疑,但无法查实。合作到第四年,乙公司与丁公司、戊公司、巳公司、庚公司组成辛股份有限公司,并准备年内上市。乙公司把自己在丙公司的股份转让给辛公司,但不准甲公司在丙公司的股份…  相似文献   

4.
一人公司被立法认可具有积极意义,但公司股东独揽大权,无法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分工与制衡。因此,怎样有效防止一人公司股东滥用权利而异化成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及侵害债权人的工具,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一人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然后进一步剖析其风险形态及法律措施,并在详细阐述我国一人公司风险防范制度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何丽 《魅力中国》2010,(33):31-3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一人公司的规制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和一人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对一人公司的规制进行研究,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完善此项制度,以促进一人公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期权角度看公司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洁  崔振霞 《特区经济》2005,(1):140-141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案例:X公司是一家财务杠杆比例很高的公司,已发行债券来筹资,所有的债务将在一年后到期,应付的利息和本金是50万美元。如果一年后公司的价值高于债务的面值,公司就可以偿还债务,如果公司的价值小于债务的面值,公司必须宣布破产,让债务人拥有公司。此时,对于公司所有者及债权人而言都面临一个选择:公司是否继续经营以图偿还债务并获得发展或者破产,债权人将考虑能否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7.
马媛媛 《新财经》2008,(5):14-14
昨天在网络科技刚兴起的时候,COM一时间成为资本和知识精英们盲目追捧的对象,许多“网络英雄”一夜暴富。但网络泡沫转眼破灭,在最初的喧嚣陷入沉寂之后,人们发现有些不为人所知的小公司活得还挺好,比如3721公司。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的路,执著的周鸿粹,带领3721公司成为第一个参与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8.
苏秋嘉 《魅力中国》2010,(31):85-86
在企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部门之间各种关系和行为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统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块基石。种种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研发、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种无序的状态,而无序状态是不能管理好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有1个自然人股东或者1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源于一人公司。1897年英国的“萨洛姆诉萨洛姆有限公司”判例,是承认一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列支敦士登首开一人公司立法之先河,于1925年11月5日制定了《自然人和公司法》,标志着一人公司在法律上的确立。在其影响下,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关于一人公司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田秋 《中国高新区》2011,(8):132-133
在西普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装饰字画:在一片春耕的原野上空,“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2008年初,公司办公区搬迁至久远商厦时,公司高层对办公室布置提出的惟一要求。几年来,以此为励志的座右铭,西普人在创业道路上兢兢业业,披荆斩棘,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徐齐 《魅力中国》2014,(7):304-304
传统的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股东的滥权行为而受损,起诉请求法院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让股东为公司的债务负责。这是正向公司人格否认.也是公司人格否认的典型形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人格否认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形,即所谓的反向公司人格否认,或称为逆向公司人格否认。本文在对反向否认一人公司独立人格的两种情形进行分析以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方晓农 《珠江经济》2003,(1):100-101
《财富》杂志刊文指出,1999年的一次事故将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公司带入了死亡的边缘,但是它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在当前整个技术产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时,西部数据公司却一支独秀。那它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呢?从某些方面来看,西部数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对于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公司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房厦 《港口经济》2012,(5):53-55
长期以来,天津港一公司在推动钢材作业质量名牌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将“名牌”作业标准向其他货类推广,从而提高公司整体装卸作业水平。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一公司设备作业量逐渐增多,且设备种类繁杂,包括石油钻井设备、水泥设备、铁路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等。近三年,公司年均作业出口设备40余万吨,总计100余万立方米,作业质量、服务水平受到船、货、代理方的一致认可。目前,一公司在设备作业过程中已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具有一定数量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已经具备较高的设备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股权幻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运营是一个资本与人力等要素的联合生产过程,股东的投资行为使其自有资产得以向公司法人财产转换,这一转换完成之后,在公司中保障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董事与经理,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由于公司中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在知识类型与劳动形态分化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加上公司的多要素联合生产的性质,使股东通过股权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实际上被弱化。  相似文献   

15.
公司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时,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财务冲突,这些冲突迫切需要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得到纾解,才能使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使公司在和谐中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对公司治理中如何寻求一条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途径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猛烈,要求公司持续改革,以适应竞争环境。优良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是公司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如何恰当评定公司的运营情况,如何提升公司自身的总体业绩考核水平,是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完成的任务。近些年,随着中国的扩大开放,烟草行业在国际性市场竞争中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考验,优良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对烟草公司来说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万玉涛 《中国招标》2010,(31):16-17
案例 在一次医疗器械项目采购中,共有4家公司参与投标,经评审,Q公司的综合得分最高,被评标委员会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E公司排名第二。拿到评标报告后的第二天,采购人代表确定Q公司为中标人,在委托代理机构发布中标公告的同时,向Q公司发出了中标通知书。中标公告发布的第三天,E公司向采购人代表举报:Q公司是一个问题公司,产品质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在本质上就是一耗散结构,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本文拟从这二者的关联或相通之处来探讨和分析公司治理的法理方面问题。首先,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组织的流动性与敏捷性及结构的适应性与开放性;第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一个有序发展的公司组织必须要有能与时俱进的治理文化,以此来弥补公司组织本身的局限性,为公司治理指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司转投资若干问题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星 《辽宁经济》2009,(11):68-69
公司转投资是指公司在存续期间通过合法程序向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投资从而成为其他企业投资人的行为。之所以称为“转投资”,这是因为公司本身就是南股东投资构成,公司成立后将股东已投入的资本再以公司自己名义向其他企业投资,对公司的股东而言,显然是一种投资的转移,即“转投资”。转投资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多少人犯罪,都是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不一定会被发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本文再一次昭示了这一不变的真理。一名年仅24岁的汽车公司销售员,利用公司对账单处理存在的漏洞,挪用了公司240余万元人民币,导致公司损失惨重。这一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公司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