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  相似文献   

2.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会讲道:"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 与人民同甘共苦、 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 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至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极具闪光点的"习式风格",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的当代实践与价值,是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的新要求,也是实践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兰民 《发展》2009,(3):12-13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科学发展观是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4.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面对当前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历练执政本领,夯实执政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日益迫切而又异常艰巨,从道德伦理、革命历史、经济基础等方面解读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柱石一政治制度原则的必然性、深刻性。古代中国的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逐步被人人平等、女性解放、人民天下等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代替:在革命胜利中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人民当家作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载体,并以法治保障长治久安来保证的。在理解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柱石一政治制度原则的基础上,也初步形成了维护好、创新好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的关键所在、宏观框架和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越南把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平等,民主,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把建立“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纲领。越共认为,民主既是越南革新事业的目标又是动力,实现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把握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司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必须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保障服务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在司法工作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物为本和以官为本仍流行,必须加快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等论述,对新时期财政教科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财政改革与发展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阶段。教科文事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教科文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教科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与经济增长和地方财力相适应的教科文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科文公共服务体系,为教科文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特别要围绕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着力解决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教科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教科文公共产品的需要,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时期财政教科文...  相似文献   

10.
健康长寿文化研究和促进工作,赶上了时代潮流的好机遇。健康长寿共享好日子,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时代要求康养事业必须实现大提升,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更有力的步伐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创新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家在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党和政府逐渐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指出“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最主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推动。能否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事关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衡量和检验。当前,在一些地方,之所以群众怨声载道,上访不断;在一些部门,之所以工作打不开局面,散沙一片,原因国然有很多,但最集中、最普遍、最核心的就是一些领导、一些干部不会做、不善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任人唯贤、公道正派都是组工干部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其实,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公道正派.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就能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好,把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好,把党的组织建设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人民群众也最关注用人问题,正是通过用什么人、怎样用人,来判断和评价组织部门的形象,并最终来判断和评价党的形象.用人是否公道正派,关系民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关系国家兴亡.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长青 《发展》2008,(12):62-62
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做好环境保护这一朝阳事业,是历史的责任、发展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怎样才能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根据甘肃省永登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才能促成主体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而非"代替"人民的利益。只有去努力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给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营造优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才能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永远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城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医药卫生工作正是直接关系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利益的社会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人大代表在努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各级人大代表着重应发挥好以下四大作用:一、发挥知情参政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人民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建立畅通、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