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4月18日)山东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容量小。上述省情决定了山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自觉地实行全国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的道路。“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要节水,要节能,要降耗。各地纷纷设置新机构,实施新举措,尝试新机制。然而,依靠什么节约资源,降低资源利用成本和提高资源产出水平?各地实际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要依靠科技。吉林省是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在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有一些探索和经验。科技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吉林省2001年就提出建设生态省,2002年正式运作。如果说生态经济谋求的是“链式”循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么循环经济则是力求“闭环式”联动,追求人、自然与社…  相似文献   

3.
张福庆  胡海胜 《经济师》2005,(11):40-41
文章依据生态省投资建设内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伦理和管理生态理论是生态省投资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并具有维持省域生物多样性、实现省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统一、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促进“三生态”的平衡发展的理论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峰 《经济视角》2006,(6):56-56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现在不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实际行动。各地纷纷设置新机构,实施新举措,尝试新机制。然而如何节约资源?如何降低资源成本?离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吉林省是较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在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生态优先2001年吉林省即提出建设生态省,2002年正式运作。生态经济谋求的是“链式”循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力求“闭环式”联动,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怎样保护与改造生态资源?如何使生态…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05,(7):10-10
6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了“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座谈会,会上公布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及2005年行动计划》。为确保纲要和计划的落实,北京市今年将成立节能执法队伍,充分发挥“节能警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生态省建设中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五”计划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吉林省的生态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吉林正在逐步形成。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省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自然界生态良性循环的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十五”期间,吉林省按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普及提高三大方面,积极谋划和推进实施生态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初步确…  相似文献   

8.
《经济视角》2005,(2):40-43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全面实现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确定的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初步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的目标,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云河 《经济视角》2006,(1):41-42
2005年12月17日,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次展览会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资委、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等13个部门和单位主办。主题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共有58个展区。展览集中展示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果,以及各地区、各行业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中共中央政冶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宣布开幕。  相似文献   

10.
凌云 《经贸实践》2010,(2):27-28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低碳”工业。2003年,浙江省就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并在《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环境经济》2004,(3):U001-U006
今天,我们在冰城哈尔滨举办“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生态省建设和发展问题。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领导,另外还有生态省、生态市、有关生态示范区的主管领导,还有一直关注、参与、支  相似文献   

12.
略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线性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加紧了循环经济的研究。然而,循环经济是在研究工业生态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见于工业生产领域,对生态城市、生态省等建设领域也有所尝试。对于环境依托型的旅游产业如何构筑循环经济体系,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就如何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进行研究,为旅…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潮流,成为全人类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性”变迁,这也催生了我国生态区域的建设。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率先提出和创新性实践,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实验和诠释。海南生态省建设的主基调是“绿比金贵”,核心战略是环境立省,力图实现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经济特区的历史跨越,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许岳荣 《经贸实践》2005,(12):38-40
一、萧山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情况回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5年,我区被列入了全省“4121”示范工程中10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名单,2005年初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萧政发[2005]37号)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并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区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工业循环经济逐渐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海南省提出建设生态省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陆续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河北8个省作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省建设已呈如火如荼之势.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概念为我国首创.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3,(7):9-12
吉林省是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自2001年启动以来,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围绕“初步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树立吉林省绿色品牌大省形象”的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省建设,目前启动阶段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05,(11):6-7
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和河北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论证会。刚才各位专家、学就河北建设生态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座的院士和专家多年来一直关心、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参与和支持生态省建设。对此,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向各位院士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河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04,(5):J007-J008
在十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二次会议闭幕之际,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部署生态省建设任务,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贯彻“两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视角》2002,(2):19-19
2000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正式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 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的目标是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生态省。具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起步阶段(2001~2005年),目标是: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逐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全面实现“一控双达标”,优先启动一批重点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倡导并领导的。吉林省是继海南省之后的第二个生态省试点省,也是唯一经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生态省试点省,目前全国有海南、吉林、山东等12个省进行生态省试点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有关部门齐坝共管,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圆满实现,为生态省第二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