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邓力平 《涉外税务》2007,224(2):5-9
中国和东盟国家同是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长期以来都采取了税收优惠等税收竞争手段。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构建,并已进入了“早期收获”阶段。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这两大因素,就自由贸易区建成前后的两个阶段,分析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税收竞争的影响,并认为在贸易自由化启动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应走竞争与协调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税收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尚处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低级阶段,但随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日趋频繁,因国内税制的差异而造成的税收障碍也将日益突出。为此,以消除税收障碍为重点的税收协调必不可免。秉承循序渐进的协调原则,东盟各成员国应该规范、完善现行税制,拓宽税收协定网络,加强国际税收合作;而中国则应致力于深化税制改革,完善国际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税收协调现状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同时凸现出越来越多的税收协调问题.本文梳理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问税收协调的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好中国一东盟税收协调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冰 《中国金融》2003,(16):51-52
2001年11月6日的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总理与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0年内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和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全球第三大市场。贸易区的建成将给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商机,东盟也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首选地。中国对东盟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基本上是单方向的,主要是东盟资…  相似文献   

5.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以及G20倡导下的国际税收改革都要求加强税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本文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税制差异大、税收协定覆盖率低、缺乏有效的税收合作平台,虽然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都发展很快,但税收协调与合作进展有限,建议从基础工作做起,深化税制比较研究,加快税收协定的谈签和内容完善,构建有效的税收协调与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缺乏完整的税收协调法律框架与协调机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直接税税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税的异同,并提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直接税税收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税收竞争与国际税收协调是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关系主要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国际税收协调既可以缓解恶性国际税收竞争,又会产生新一轮的国际税收竞争。各国对待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的立场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需要而发生改变,但总体而言,走“税收竞争——税收协调”之路是处理国际税收关系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的发展对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税收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税收竞争程度以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本文首先从来源地征税还是居住地征税、基于共同的统一企业税基、适当权力自主原则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税基和税率协调的建议。在个人所得税协调方面,本文认为其征税范围应尽可能趋同但港澳地区的税率可适当调低,且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以促进内地对港澳居民的吸引力。在间接税协调上,本文提出了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尽量趋同消费税税基、实施适当差异化的税率设计,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关税互免、扩大“原产地标准”内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欧盟税收一体化的功绩、困难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欧盟税收一体化的功绩辉煌,为全世界税制改革作出重大贡献;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树立典范;对促进世界多极化起积极作用。但由于欧盟不是真正的超国家组织,其成员国基于自主权益,在税收一体化中存在诸多矛盾,而且随着欧盟的扩大,矛盾将日益增加。借鉴欧盟税收一体化经验,我国在与东盟10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税收协调中,要遵循实事求是防止冒进的方针,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原则和求同存异灵活多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 3”)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对本地区的税收政策协调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本文主要考察了“10 3”税收协调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认为目前“10 3”税收协调主要还停留在关税协调层面,国内税制的协调,除签署双边税收协定以外,基本没有涉及;而税收协定网络并不健全,有些国家签署的税收协定很少;国际税收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针对“10 3”各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区域一体化程度低但合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现实特点,提出“10 3”税收协调的战略框架,即分两个层次:近期的预防性税收协调措施和长期的税收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还就中国的税收应对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