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0年8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香港离岸可交割人民币外汇市场(CNH市场)和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CNY市场)的统计数据,采用二元VARBEKK-MV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当选择人民币汇率收盘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当选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仅存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人民币境内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的重新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外资技术溢出已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行业内技术溢出机制,忽略了行业间垂直联系的溢出效应,同时没有将非线性技术溢出机制纳入检验模型。对此,本文对中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出新的检验。为克服产出方程中的内生性和行业间异方差,文章采用差分方程和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法。实证结果表明1、水平联系的溢出效应呈U型“门槛效应”;2、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明显;3、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生产力提高和外资技术溢出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加强在华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也逐渐以双重效应体现出来,即“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方面,通过先进技术的扩散、竞争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培育,溢出效应正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正面影响。但是也必须同时警觉跨国公司投资研发活动的实质以及所执行的研发战略。加上我国自身研发创新机制的不健全.这些人为的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国内整个技术研发环境造成了伤害。在双重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应该做到趋利避害·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使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达到与跨国公司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陈羽  朱子凯  贺扬 《世界经济研究》2012,(6):70-74,86,89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已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FDI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进而采用面板数据以及交互项检验的方法,针对技术差距对FDI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相对国内企业越先进,行业内的国内企业获得水平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但该获得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最优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决于行业特征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业外资并购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来讨论外资并购对国内银行的市场容量与份额的影响,分析外资银行并购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就国内银行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外资并购可以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总体效率,但对国内其它银行的市场份额也会产生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的强弱取决于技术差距、技术溢出效应、规模报酬状况、市场需求弹性。从银行业外资并购的情况看,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有限,而且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对国内其他银行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溢出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的全新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究了上游服务业外资开放政策对下游制造业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上游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显著促进了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使用不同时期样本以及采用不同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2)服务业开放与下游FDI溢出效应的关系受到异质性影响,服务业开放对下游FDI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具有较低吸收能力和较高吸收意愿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相比生活型和公共型服务业开放,生产型服务业开放更能促进下游制造业FDI技术溢出。(3)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要素和中间品要素供给以及提升地区产业集聚和企业分工水平等渠道对下游FDI溢出效应产生积极影响。(4)进一步以服务业金融开放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表明,扩大上游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高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水平。文章的研究对于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于经济发展目标,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持久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广州利用外资的实际情况,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广州有着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提高广州吸收技术溢出效应能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了其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的情况。本文选取1999—2005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技术溢出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间的溢出要明显大于行业内的溢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溢出效应可能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即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技术溢出;但如果超越这一临界点,更多的FDI流入反而会损害溢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逯海勇  宋培  李琳  艾阳 《南方经济》2023,(12):128-142
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信息摩擦视角出发阐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在沿海地区更为凸显;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存在阶段性差异。文章还通过建立调节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数字基础设施有效性发挥的相关因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信息传播高度依赖于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的支撑,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是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邻近地区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存在正向影响。文章旨在为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严兵 《亚太经济》2006,(1):90-93
本文研究发现,不论是同时考虑外资企业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还是只考虑其行业间溢出效应,外资企业在行业间产生的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我们认为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较低的关联度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和数字技术差距视角,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创新效率水平跨越门槛值,数字技术发展显著缩小各省份经济差距;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在创新效率高的区域内,数字技术发挥的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相近和地理相邻的各省份经济差距;在创新效率低的区域内,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扩大了各省份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共生模型,利用2014~2021年RCEP成员国的政府种群、国内和国外金融机构种群以及科技创新产业种群的数据,测度了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共生水平,并通过该共生水平计算的引力矩阵作为权重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支持方式对成员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首先,RCEP协议签署后大部分成员国的共生水平增加,且非东盟与东盟国家之间共生水平的差距缩小;其次,成员国内部金融开放度、银行业和证券业金融支持均能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最后,成员国之间政策性金融支持、银行业和证券业金融支持、人才投入和金融开放度都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RCEP协议签署后随着成员国共生水平的增加,政策性和银行业金融支持的空间溢出效应上升,且证券业金融支持与金融开放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依然正向显著但略有下降。文章认为,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政府应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科技与金融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并鼓励企业对接国际先进标准,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 《改革与战略》2008,24(2):42-44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接着建立了分析进口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中国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进口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的影响和我国对引进的技术吸收迟缓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符宁 《世界经济研究》2007,(11):37-42,61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国内研发强度对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进口贸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地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本国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本和技术还取决于外国研发投入的假定,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从时间维度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进口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研发投入不利于技术溢出,而对外开放对溢出产生积极影响。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效应大于中、西部;研发投入对东部的技术溢出起积极作用,而中、西部正向影响不明显;东部地区由于过高的进口比重和进口渗透率导致对外开放对溢出呈现负效应,而中、西部通过对外开放从技术溢出获得较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才国伟  连玉君 《南方经济》2011,(8):45-53,63
前期有关FDI技术外溢的研究多以宏观数据为基础,无法考察外资控制权和企业异质性等微观特征的影响。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FDI在企业内、行业内以及行业间的溢出效应。为了规避微观企业中的同时选择和进入退出等问题,实证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半参数估计中的Olley—Pakes三步法。结果发现:FDI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的生产率,但在行业内的水平溢出效应却不明显;FDI在行业间存在着显著的后向溢出效应,而前向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外资的进入确实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外商独资企业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企业的国有产权和省级以上隶属关系则抑制了企业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产业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最可能发生在后向联系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FDI水平溢出效应减缓了环境污染对产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而FDI的前向技术溢出与后向技术溢出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效应不明显;FDI水平溢出效应降低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而FDI后向溢出效应增加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因此FDI后向技术溢出中有一部分是向上游产业提供了高污染排放技术而提高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