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亓丽 《秘书工作》2006,(2):51-53
周福明同志曾长期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他曾经给我讲过许多毛泽东读书的故事.今天,我把从他那里听来的点点滴滴整理成这篇短文,奉献给&;lt;秘书工作&;gt;杂志的读者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书缘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我都随身带上一本书。并不是一定要读书。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紧迫感,只是觉得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手里没有一本书,总觉得不对劲儿,总觉得心里空空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晚上睡觉前,要是不拿本书在手中,就觉得世界末日快要来了。其实,拿了也不一定读.但心里踏实,在枕头边放着一本书.可以安心睡觉了。  相似文献   

3.
带书出差     
想到了,并不代表做到了;做到了,并不代表做好了。所以,想到、做到、做好才是真正的好。方少华/绘图老实说,十几年前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后来觉得没事可做,偶尔也读读书,消遣消遣。这些年来,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在书中捞到好处的人,书不仅开拓我的精神视野,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我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喜欢读书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有这两个习惯:一个是上厕所看书;还有一个就是出差带书。第一个习惯不雅,也不宜多讲。出差带书那种心情应该可以值得表述一下。由于我的工作经常要外出采访,有时独自一个人穿越千里,在外面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度过了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在那里他以书为伴、勤奋学习、积累提高,留下了一个个刻苦读书、学思践悟、历练心志的感人故事,为我们树立了爱读书、勤读书、广读书、善读书的典范。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精神及方法,乐于读书、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增长本领才干、涵养道德品格,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5.
王巍 《中国企业家》2006,(18):116-116
许多杰出人士惯常用一本有价值的书来激励自己,解释成就,那当然是睿智的选择。但对我等凡夫俗子来说,在无法选择的时代,任何书都是一种机缘,常常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人生。我的命运就是由几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书定了轨迹。  相似文献   

6.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7.
枕戈 《审计月刊》2006,(2):53-53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上的题记。铁凝至今清晰地记得。“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凡是发达国家和先进民族,都有良好的读书传统。  相似文献   

9.
要把书读破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1):46-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经典诗句,是他深味创作甘苦后的经验之谈,后人把它悬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读书学习。杜甫(712-770)出身于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是一个“未坠素业”,即恪守儒教的祖训,又以“奉儒守官”作为仕进的传统准则的家庭,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甚是推崇他祖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和...  相似文献   

10.
闻实 《成功之路》2011,(5):47-48
南怀瑾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从小就爱读书。三十岁之前。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到“望八之年”,他仍旧天天在读书,读一切能找到的书。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这是一个"读书——写书"的地方。尽管其间有很长时间不能读和写,但即使在那段时间,也还是偷偷地读一点书,写点心得笔记,被同事们发现但无人告发,可见"书"在我们这批人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沈昌文的职业生涯一直和两个地方分不开,一个是《读书》杂志,一个是三联书店。他用20个字来概括自己50年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  相似文献   

13.
提起周有光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如果说到他参与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就可谓家喻户晓了.周有光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驱,也是健在的当代中国语言文字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周老虽已103岁,但仍笔耕不辍,视野之开阔、文笔之机敏,让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位百岁老人之手.前段时间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我们曾约他写过文章.此次,我们又对这位睿智的期颐老人进行了专访,请他给广大秘书工作者谈谈是怎样读书的.……  相似文献   

14.
书如灯光     
莫言 《秘书工作》2012,(11):38-38
我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那时中国的乡村普遍贫困,能借到的书很少,自家拥有的书更少。我把班主任老师那几本书和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借读完后,就反反复复地读我大哥留在家里的那一箱子中学课本。数理化看不懂,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读得遍数最多的自然是语文。  相似文献   

15.
随时读书     
人在单位,如同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各种杂事琐事缠身,很难再象在学校里一样可以正襟危坐在桌前,认认真真地读上半天书。然而,时间紧张,别的可以压缩,惟一不能压缩的是读书时间。走上社会,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读书大概算是一件雅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应试所读之书,乃借读书之名,取功利之实,或为文凭,或为俸禄。这类读书实为一件  相似文献   

17.
围绕读书,各地常举办种种热闹的活动。我的担心是,当这些热闹沉寂下去了,那些不爱读书的人一如既往地不爱读书。当然,那些爱读书的人也一如既往地爱读书。我发表这些论读书的文字,意图是和后者交流。  相似文献   

18.
序跋谈     
大凡爱读书的人,手捧书卷,各有习惯的读书方法,我总是喜欢先从书的序跋(前言、后记)读起,其后才看正文。序跋即前言后记、编著提示说明之类文体。序跋类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悠久的历史。序,在上古时代是放在书的末端,只是到了后来,才发展至将其从书之末端移置于书的正文前面,形成今天这种形式;跋,始于唐代,位于书卷之后,故有跋尾之称,如同今天的后  相似文献   

19.
薛立永 《成功之路》2012,(10):39-39
作为新中国音乐文学界的元老,85岁的乔羽用半个世纪的心血和执著,在词苑里孕育出无数朵亮丽的鲜花。他创作的《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思念》等作品家喻户晓,久唱不衰,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经典。在乔羽看来,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精神和内容应该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因此,在创作上保持童心、童趣也是他成功...  相似文献   

20.
海然 《质量跟踪》2002,13(6):12
蜂蜜是工蜂采花蜜在巢中酿成.根据采蜜季节不同而有春、夏、冬蜜之分,以冬蜜质量最好.从野外如树上、岩洞等采取者称为野蜂蜜,又叫石蜜或岩蜜,质量最好,但产量有限,因而市面上见到的多是人工养蜂所取的蜂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