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LOF基金概述LOF基金(Listed Open-Ended Fund),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LOF基金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当时萧条的封闭式基金市场,解决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本文目的是想通过国内的封闭式基金数据来实证检验传统的解释折价率理论,以及投资者情绪理论,并检验封闭式基金是否可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基金自发行到2002年左右,面临较大政策变化,期间保险公司买入了大量的封闭式基金份额,使得期间价格并不同于正常状况。而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取自机构投资者建仓完成后,机构投资者比例变化不大之后,可以消除该影响。同时文章发现折价率对股市回报有预测能力,与美国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刘宏 《财会通讯》2004,(4):25-26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净值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基金。其重要特点之一是投资者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而小是像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封闭式基金投资那样只能向其他投资者购买或出售。开放式基金与股权投资和封闭式基金相比,它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其申购和赎回的价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净值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基金。其重要特点之一是投资者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而不是像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封闭式基金投资那样只能向其他投资者购买或出售。开放式基金与股权投资和封闭式基金相比,它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其申购和赎回的价格就是申购和赎回日基金单位的净值,而非其他证券那样的与证  相似文献   

5.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体投资方式,它通过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经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来从事投资活动,按照其认购、赎回机制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大类,其中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规定的工农业场所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本文试从开放式基金的财务基本特征出发,初探该类基金的投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基金业绩持续性评价是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本文选用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两种基金业绩衡量指标来衡量基金业绩,运用横截面回归检验法和交叉积比率检验法分别对2004-2009年持续存在的26只沪深封闭式基金周回报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所考察的封闭式基金业绩具有弱反转性.  相似文献   

7.
一、封闭式基金的内涵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低于其资产净值的现象称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封闭式基金的大幅折价交易,使得基金持有者尤其是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账面损失,因而近来有关进行封闭式基金转型为开放式基金试点的讨论正成为市场新的热点。这样,对于两市目前已经大幅折价的封闭式基金,就存在一定的机遇。首先,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以市场定价为主,而开放式基金则以单位净值为标准,这样,一旦封闭转开放,定价方式的转变必然对大幅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带来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萧鹏 《经济界》2001,(6):76-78
一、开放式基金进行科学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管理公司在发起建立基金时,未限定发行总额,可视经营需要连续发行,投资者可随时购买基金单位,也可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出售手中的基金单位以换取现金。正是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封闭式基金所不具有的特点,其经营管理风险较大,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在各种资产间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开放式基金进行科学资产管理是基金管理公司在广大投资者间树立良好信誉的需要。信用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信誉更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之本。基金管理公司要想使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研究的深入,国内许多学者将LST(1991)的投资者情绪理论引入我国,用我国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取得了许多成果.顾娟(2001)、张俊喜(2002)、许承明(2003)、马瑞(2006)的实证研究均对该理论表示支持.但是直接参照LSlI命题对我国市场进行验证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与LST的假设严重背离.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占了基金投资者的很大部分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不是LST假设的那样主要为散户所持有;同时,我国基金通过审批制度发行,从基金计划上市到正式上市存在相当长的间隔.上述两点特殊性使得LST的第二和第三个命题缺乏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封闭式基金研究的深入,国内许多学者将LST(1991)的投资者情绪理论引入我国,用我国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取得了许多成果。顾娟(2001)、张俊喜(2002)、许承明(2003)、马瑞(2006)的实证研究均对该理论表示支持。但是直接参照LST命题对我国市场进行验证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与LST的假设严重背离。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占了基金投资者的很大部分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不是姗设的那样主要为散户所持有;同时,我国基金通过审批制度发行,从基金计划上市到正式上市存在相当长的间隔。上述两点特殊.陛使得LST的第二和第三个命题缺乏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协整与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就IPO筹资额对经济动态传导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PO筹资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IPO筹资额正偏离经济的影响大于负偏离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超募现象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以创业板上市的前100家上市公司为例,巨额的超募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并购、还贷补充流动资金、买房置地和存放银行。通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超募的原因主要来自创业板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发行人的利益驱动、保荐机构的管理缺位和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这四个方面,应从完善发行定价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加强投资者教育入手,寻求治理超募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秋敏  田益祥 《价值工程》2012,31(24):188-189
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研究科学的新股定价模型,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新股定价的诸多因素,将非参数估计与GMDH算法结合,研究股票发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非参数估计的GMDH算法模型能有效的估计新股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14.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credit ratings on long-term IPO pricing.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ovision of credit ratings prior to IPO reduc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mproves market efficiency. The increase in disclosure through credit ratings can reduce information risk and price discounts. IPOs with (without) credit ratings are less (more) underpriced and more positively (negatively) perceived by outside investors. The market reactions for rated IPOs are more immediate and more complete (as the result of improved transparency), while long-term performance is insignificant whe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16.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IPO定价与公司内含价值——基于常山药业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IPO公司准确定价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争议的热点话题。IPO定价准确性的评价依赖于对公司内含价值的判断,选择不同的标准确定公司的内含价值会得出IP0定价过高或过低的不同结论。本文应用可比公司法对常山药业的内含价值进行估计,使用四种可比公司乘数计算的结果表明公司实际发行价格高于公司内含价值,这意味着公司的发行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现象。与同期证券分析师对常山药业发行价格预测的平均估价水平相比,结果发现多数证券分析师由于过度乐观而高估公司内含价值。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可比公司法具有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不仅有助于一级市场中不同投资者对IP0公司的内含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而且可以为二级市场交易中小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减少超额投资损失。  相似文献   

18.
We analyze the motives and long-term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of firms that pursue IPOs in cold IPO periods. We find that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an IPO during a cold period when their earnings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are expected to decline in the future. We also find that IPO firms during a cold period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managed their earnings prior to the IPO.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cold IPO firms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weaker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than hot IPO firms, and results are robust to different criteria for defining hot and cold IPO periods, different measures of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and different investment holding periods. We find that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he backing of a venture capitalist, and an increase in earnings in the year of the IPO lead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long term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 Our multivariate models confirm the adverse cold IPO period effect o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IPO motives and the firm's earnings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also hold with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SOX) era.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stakeholders' investment time horizons interact with information about corporate giving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firms. Specifically, we build a model that explains how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ffects IPO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at the IPO‐preparation stage, corporate giving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underwriter prestig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PO financing costs. We also find that at the IPO‐issuance stage, negative media coverage of IPOs moderates th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iving and market premiums. At the IPO‐trading stage, we find that corporate giving only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market premiums for IPO firms that are the subject of negative media reports. Our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signalling theory by showing how various stakeholders interpret the same signals differently, and they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materializes in the IPO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侯晓鸿  韩鑫 《价值工程》2012,31(6):111-112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非理性报价行为。在发行人(发行人与承销商的统称)理性假设下,建立模型并研究了机构给出不同价值信号时的发行价格设定与机构获配情况。文中分析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拥有好的价值信息时,发行人的报价约束是有效的;当其拥有不好的价值信息时,报价约束完全不起作用,机构投资者会蓄意传达无价值或是好的信号,造成新股价格高于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