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海瀛 《活力》2012,(12):162-162
马克思主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巨大勇气。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路径,现阶段具体到实践工作中需将总路径予以细化,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创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应用在哪些方面,各呈现哪些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会以怎样的模式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了我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兴起以来,总体上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它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看作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非理性运用的必然性,强调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制度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并且其生态危机理论以及消费异化理论系列,深入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不仅会给当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启示,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同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的85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85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总结的85年。在新世纪,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既能深入探索其基本规律,又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岳广玉 《企业研究》2011,(8):175-176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诚信思想、邓小平诚信思想、江泽民诚信思想、胡锦涛诚信思想、习近平诚信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理论体系。其中,习近平主要强调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问题,对依法治国的价值、 意义以及"如何依法治国"等理论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依法治国思想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列宁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中辩证地吸取其中的理论营养,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创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探讨的问题是:依法治国思想如何辩证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使经典理论展现出当代意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传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成果,一方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进步。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生态环境,新的传播生态几乎颠覆了传统传播的观念和模式,本文试图论述在这一新的传播生态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若干问题,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传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成果,一方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进步。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生态环境,新的传播生态几乎颠覆了传统传播的观念和模式,本文试图论述在这一新的传播生态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若干问题,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学组织是高校学生为了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主要内容,并接受高校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的高层次理论学习型社团组织。进一步发展自学组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实践团的成立,有效地推动了吉林农业大学学生自学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育人途径,为继续深化学生自学组织改革,丰富学生自学组织功能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大法宝,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条件的。解放思想,对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银川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全市各行各业、各个机关、  相似文献   

14.
刘建军 《活力》2010,(7):63-6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刘建军 《活力》2010,(4):63-6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新时代、新思想、新境界的背景下,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舆论是意识形态的浅层表现,本文对以后现代解构主义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开展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同"改革"不存在矛盾",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过渡时期总路线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显著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体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是我国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期望对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