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河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根本,以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的建立为抓手,以规划的设计与动态调整、农民需求的表达以及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为重点,多措并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河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
闰丙金 《特区经济》2007,(2):147-148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原因在于体制外的资金筹集方式、供给责任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缺乏第三方参与的有效机制。应当明确各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改变投入格局,创新筹资模式,变革供给体制,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结构失调、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需要从资金筹措、决策机制、公共产品管理以及供给主体激励约束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内涵;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方式单一;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健全;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提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提供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决策供给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严重短缺和失衡的状况,影响了农村社会公平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供给体制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筹资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筹资过程中,主体区分和机制构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筹措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中心筹资模式,即通过政府(财政)筹资、市场筹资和其它方式筹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沁源 《黑河学刊》2006,(6):129-131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及地区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城市偏好的价值取向;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得农民很少有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部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政府以外的其它主体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一种单中心体制,它的特点主要是唯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制度外筹资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这种体制降低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税费改革也影响到了公共产品供给。为此,我们必须将传统的单中心体制转变为多中心体制,以提高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快慢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即在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政府和市场要多渠道投入,应用财政补贴机制、利用利益诱导机制和农税减免机制等,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石树鹏  荀盼 《魅力中国》2010,(34):61-6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缺乏,决策主体单一,“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陈旧,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结构失调、供给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识别机制和瞄准对接机制以回应农民的需求、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以拓展农民表达需求的渠道等方面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永 《理论观察》2008,(2):75-76
农业税取消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普遍的供给困境。针对免税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与农村公共资金短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形式单一,效率低下;长期行政体制与缺陷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应建立均等化城乡统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变筹集制度,实行决策机制和选择机制相结合,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韦小鸿  马倩美 《特区经济》2007,226(11):148-149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福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由政府、市场或社会组织等单一主体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在社会转型时期遭遇了表达不畅且供给不足、权责不明且职能缺位、决策失范且效率低下和监督不力且评估失效等系列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多元共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在阐释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过构建机制、完善供给体系,确立主体、建构供给模式,优化程序、培育公平环境,健全法律、树立责任意识等路径,对现行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曾莉  磨玉峰 《乡镇经济》2008,24(1):42-45
农村公共服务从强制供给走向民主供给已是形势所趋,构建公共选择机制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民主供给的支撑。公共选择机制主要包括民主表达机制、民主理财机制和民主合作机制。但要使公共选择机制得以有效实施,必须化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管理中的功能冲突。  相似文献   

15.
陈晶莹 《改革与开放》2011,(16):136-137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突出存在着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及供给的城乡地区不均衡等问题,对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城乡二元的供给制度、供给主体错位严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及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乏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建立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并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的高度不确定性、威胁性、突发性、紧迫性要求危机管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政府、市场、第三方相互协调合作,以弥补彼此的缺陷,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效度。本文分析了政府单一供给、市场供给、第三方供给三种供给方式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政府、市场以及第三方这三个供给主体在供应危机管理公共产品时的责任机制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舒燕 《北方经济》2007,(14):22-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和收费问题也备受关注.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形式以及方式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的"填鸭式"计划配送模式,不能真正贴合群众的有效需求,日益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对此,慈溪按照"管办分离、主体多元、竞争充分、供需对接"原则,成立专门机构,整合服务资源,建立慈溪市公共文化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并成功创建首批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建设视野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文  张应良 《改革》2012,(1):93-100
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根源在于资金匮乏和动力不足。改变这种状态的逻辑起点是进行供给制度创新。政府主导是其基本职责所在,社会参与则需要动员激励。农田水利建设动员机制应该是国家动员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整合,动员主体的培育与动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应从建设法律规章、完善公共财政、建立合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