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区建设》2013,(8):44-47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拥有的财富能使多少人得到幸福。”此话出自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位企业家之口。这位企业家为了让自己的财富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每年坚持把利润的40%用来回报社会,10年来累计为公益和慈善事业出资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相传,宋朝金溪地方出了个神童名叫仲永,五岁就能做诗,“文理可观,邑人奇之”,有人甚至出钱求他写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是生财之道,成天让他作诗卖钱,拉他到处卖弄才能,因而失之深造,昔时的“佼佼者”,竟渐渐“泯然众人矣”。王安石曾因此作《伤仲永》一诗以叹之。好一个“伤”字,引起后世为之感叹与深思。造成神童仲永智力日衰、知识渐乏的主谋是他的生身父亲。是他父亲“一切向钱看”,误了仲永之学业和前程;是他父亲,把一个本该继续接受教育的知识少年,过早推上社会,使一朵花之蓓蕾失去应有的清香。好在那个年代法不健全,否…  相似文献   

3.
人生是一本书,或厚重,或浅薄,需要的只是珍视和持重。人生的价值只在于劳动和创造了什么,而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贵贱,不在于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少。心理学家荣格的话可谓至理名言:“人类生存的唯一目的是在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烈焰。”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最恰切的答案是: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运强  钧儒  苏航 《东北之窗》2011,(13):50-52
“春果第一枝,多少联与诗,品茗说平仄,把酒话相思。”这首诗出自大连一位楹联专家之手,形象概括了这次樱桃节征联征诗活动盛况。由大连金州新区旅游局、东北之窗杂志社和大连市楹联学会联合举办的2011中国大连国际樱桃节征联征诗活动6月1日至15日举行,30日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5.
马桂霞 《发展》2006,(5):79-7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讨厌个别差学生,但当和学生贴近后,有了心灵的沟通,情感也就随之改变了。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是未找到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6.
金钰 《魅力中国》2014,(27):55-56
自古诗人都喜吟咏月与酒。但像太白那样执着、彻底地热爱月与酒的却不多。综观李白一生,酒﹑月及其相关的诗几乎囊括了其创作全部。“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似乎清楚太白的绣口中蕴含着怎样的天地,也懂得太白对月与酒寄予着怎样的深情。在太白心中,月与酒不仅是天上的光芒、口中的芳香,更是生命中永恒的陪伴。通过对月与酒的反复吟咏,太白的内在心象得到完整、完美的诠释与展现。而酒豪、月柔也使其笔中饱含侠气与仙气,将他的诗情幻化成盛唐里最美好的模样。太白寄情素月流光,写意诗酒年华,把那段只属于他的不羁传奇铸就成时光的宝藏。  相似文献   

7.
精神家园的追寻者——论沈从文与福克纳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故土的联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难于言明的情感;是一种藤葛纠缠、撕扯不断的精神依恋。怀乡,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现象,曾敷演了多少慷慨悲壮、甜蜜忧伤的故事;孕育了多少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篇章。在地图上像“邮票般大小”的故乡是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赖以生存“精神家园”。不管因何种原因而远离故土,但关于故乡的记忆却永远都是精神的一片栖息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乡土的怀恋与歌吟更多是一种“精神还乡”。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一点,我们发现比较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作家沈从文与福克纳是很有趣也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黄家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2):126-130,196
印光与太虚各自开创并引导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两种主流,他们彼此间曾有互动,太虚对印光的历史定位有极高的评价。他们弘扬佛法的人生志趣、佛学思想尤其是净土理念有同也有异,他们一致推崇佛教的净土信仰,相异之处在于印光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太虚则是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进而提出“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的现世理想目标。印光更具出世之心,重于承继传统;太虚则更具入世之情怀,其努力也有着更多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管理之道在于治心,运筹之法在于权变,而经营之术在于奇正。 正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奇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在特殊情况下的悖逆运用。运用奇正之术的主导思想是“顺敌巧胜”。奇正之术的突出特点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速其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相似文献   

10.
樊思 《魅力中国》2011,(20):272-272,307
明末遗民在中国遗民群体中占重要分量,其心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遗民群体中提取个人进行分析,探求其于明亡后的心态与选择,以期求窥一斑知全豹。本文以张岱为研究对象,从其和《贫士》诗入手,截取此时点,一探其心境与选择,从诗中分析他于明亡后“存身”的悲痛心态以及“心之重生”的选择,并探究了其悲痛与振作的原因,以及这种悲痛与自振交织的矛盾心态,亦能一鉴其诗不可忽视的“心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年四季,都有月圆之时,人们何以偏在中秋之夜赏月呢?唐代诗人张祜在他的《中秋月》一诗中给了我们答案:“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因为中秋夜的月色在一年中是最好的。秋高气爽、夜空如洗。家人团聚,最宜赏月。难怪司空图在《中秋夜》中写遣“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  相似文献   

12.
旭宇的书法,质地苍劲浑厚,风骨峻利飞动,气势磅礴、形态风云流畅,欹正自然,动静相彰。观之或如云行鹤翔,或如山峦凝重,于点划之间,才情流畅,使人情不自禁,心随字走。旭宇的诗,清新自然、独标新意。其新诗、长诗、古体诗、均有力作问世。中国文坛泰斗臧克家先生称赞旭宇是“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画创作孜孜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前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唐志契的论述中,“意中之事”、“眼前之景”分别代表“意”与“境”要描绘的内容。花鸟小品画盛行于宋代,其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虽为小品,却能蕴涵着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镜泊  明翔 《科学决策》2006,(10):57-57
白居易曾有诗云:“笑中有刀潜杀人”,说的是唐高宗时的宠臣李义府在打击异己时总是先以笑脸相对,人称其“笑里藏刀”。“笑里藏刀”为三十六计之一,核心强调的是“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意思是说,以假示人,先用假象使对方充分相信我方,而安然不动,麻木松懈。我则在表面假象的掩护下,暗中谋划克敌制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相机突然行动,不让敌人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这就是外表友善,内藏杀初.  相似文献   

15.
金翎 《河南经济》2003,(8):14-15
在众多中国股民的心中,“漯河银鸽”是一只不俗的的股票,说它不俗,不仅因为它享有“中国草浆第一股”的美誉,也不仅因为它出生于河南这个内陆省的一个内陆小市,还在于这个曾跌至每股3元钱的股票,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升至35元钱的佳绩。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能将观者带入“桃花源”胜境中,让人感觉都是诗一般的恬静,梦一般的温馨。即便所画是墨云冬雪枯枝寒秋,也能使人留连忘返,乐在其中。这就是国画家熊新峡其人其画带给人们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葛燕 《浙江经济》2023,(5):58-60
<正>挖掘诗路文化、打造诗路景观、做优诗路文章,致力于打造集诗、书、画为一体的“文化之邦”作为钱塘江诗路上的重要文化载体,浦江有着“万年上山、千年孝义、百年书画”的文脉传承,是“中国诗词之乡”“中国书画之乡”,诗词书画文化底蕴尤为深厚。近年来,浦江吹响“上山文化”号角,以“万年上山”为引领,积极推进“文旅富县”战略,着力挖掘诗路文化、打造诗路景观、做优诗路文章,致力于打造集诗、书、画为一体的“文化之邦”,“诗画浦江”愈发光彩熠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历代名君贤相、清官廉吏的事迹烟烟生辉、光彩照人。他们廉洁从政、烙守俭朴、不贪不占的高尚品德和留下的至理名言,令人尊敬和叹服。究其所以然,主要在于他们在从政中能够严以律己、自磨自励、自我约束,始终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则,其自律之法约有如下数端:一日明志于世。被称为“为政者师”的包拯的清正廉洁就是从自律开始的。他登入仕途曾作《述怀》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明其志:“清心为治本,直道其身谋。……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他还说过:“廉者,民之表也;…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四十年代,寓居重庆的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曾赋“题赠”诗与友人,诗中道尽对山城“十里青城十里黄”的赞颂。那时节,被四周青山环绕的旧重庆,每逢春季,十里油菜花黄更成为一道风景。据上一辈老人的回忆,如诗中描叙,71年前的重庆城只有巴掌点大,朝天门到化龙桥是主城,化龙桥外面就是一片片的青山了。  相似文献   

20.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