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雅兰  王雪军 《发展》2010,(7):84-84
近年来,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了民生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尤其是如何立足本土,使民生新闻既让政府满意,又让百姓喜闻乐见,是眼下各电视台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本人就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0,(1):159-16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时政新闻。然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内容狭窄、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似曾相识,千篇一律。这种毫无生气、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不免使受众产生疏离感,传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郭晓莉 《魅力中国》2014,(25):277-277
由于民生新闻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省市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也遭遇了瓶颈期,部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是笔者对民生新闻节目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冰 《理论观察》2014,(1):103-10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郭兰英 《发展》2013,(3):109-109
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总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时政新闻不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还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10):270-270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守望都市》、《直播民生》、《身边》等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县级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上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观众爱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1.
张霞 《理论观察》2014,(5):93-94
近几年来,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民生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力方面有着积极的表现,赢得了读者,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民生新闻在新闻实践中是风生水起,但理论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研究是零星散见。民生新闻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因此,对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巍 《魅力中国》2009,(10):45-46
如今,民生新闻几乎遍地开花,各类媒体不但在传统新闻栏目中大大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各大广播电视媒体还纷纷办起了民生新闻专栏。民生新闻的出现,契合了新闻的社会需要、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弥补了时政新闻的不足。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日益明显,这些都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倩 《发展》2010,(2):91-92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同时,民生新闻顺理成章快速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民生新闻走过的十多年历程中,它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为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民生新闻迅速发展本身就体现出了党和政府人文关怀理念的转变,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鹭 《魅力中国》2013,(22):305-305
著名新闻传播学教授于丹先生道:记者要在苹根的立场上,以骨子里的民生情怀,冷静质疑,以悲怜的情怀打追属于自己的调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民生新闻的内容和含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时政电视新闻创新,应坚持从观众“应知、想知”出发,选准报道的切入点;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方式;从吸引观众的视角着眼,变换编排形式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论时政新闻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政新闻与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它直接报道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及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等等,所以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政策性,内容上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对新闻记者有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透视能力,必须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必须有强烈的新闻感知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冬 《黑河学刊》2011,(5):44-44
充分的认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基础,民生新闻的借鉴价值和受众启发是其他新闻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18.
衣汉佳 《理论观察》2009,(3):178-179
在民生类的日常新闻报道中,可以说批评报道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报道形式,那么什么是批评性报道呢?我认为批评性报道都是针对社会影响较大,典型性较强的错误或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剖析引发错误的根源,归结出教训,并由此提出相应要求,以此警示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一种报道。在民生类新闻采访中,  相似文献   

19.
刘跃 《理论观察》2008,(3):154-155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闻报道新概念。自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最早是在平面媒体上诞生的,但是却在电视中得到了更充分地发展和应用,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提起民生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零距离》,就是电视。那么,民生新闻在地方性媒体扎根的优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媒体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它以“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受众的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