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大立 《乡镇经济》2003,(12):39-41
中西部与东部差距的本质在于民营经济。要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本分析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刘红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和决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一系列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缩小东西差距要以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毛惠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控制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当前中西部地科技创新能力远落后于东部地区,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刘勇 《开放导报》2008,(3):32-37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缩小与东部差距目标的重要保证陕西省计生委主任宋海源中央关于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经济需要各方面条件作保证,人口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经济问题,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于促进经济建...  相似文献   

8.
<正> 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东部地区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区位条件,在率先开放的政策诱导下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使其与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值得注意的是,对外开放所诱发的对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拉力仍在不断加强,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9.
加工贸易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本文利用1997~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工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增加GDP和就业影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产业,并建立若干集零部件生产和加工装配于一体的专业的出口加工区,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了变系数时点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和时期、地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出现缩小的态势。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时期效应在逐年增大。大多数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对生产总值的弹性高于东部省份,而自发性教育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多数中部省份的地区效应和弹性值介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为了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加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经济核心区初识高华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当代最大难题之一。控制以至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必须强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发展中西部地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在中西部地区,选择经济核心区,既...  相似文献   

12.
加快中西部发展,积极缩小区域差距,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西部省区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总揽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施以下三大赶超战略。实施结构赶超:申西部省区加速发展的主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里,深层次上则反映了经济结构上的差距。首先,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导,率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而中酉部省区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地域分工中,一直是东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除了政策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13.
卫思宇 《西部大开发》2011,(4):85-87,84
从东、中、西发展预期看,我国东部省区主动调低增速,加快转型,特别是"京、沪、广"地域,广东更是提出"幸福广东"考量目标。中西部省区市GDP增长预期仍然是两位数,现阶段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担心的是其忽视转型经济发展,重总量而轻经济运行质量,会导致东西部新十年发展差距,而且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差距。为此,我们采访了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10,(1):33-33
如图所示,尽管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与东部地区仍有差距,但发展速度已经赶上或者快于东部地区。随着中央出台一揽子计划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东西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根源。中西部要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振兴,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中西部地区由于观念、体制上的惯性,再加上现实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东部与西部的差距趋于扩大。长此下去。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全国经济也将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政策选择上认真考察。一、回波效应与我国东西部差距的扩大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先进地区的增长既可以带动后进地区的加速发展,使后进地区赶上先进地区,或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这是先进地区对后进地区的积极影响;也可能使落后地区更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今天结束的柴达木资源开发研讨会上指出,加大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力度,使之成为不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东部要与西部联合起来,逐步达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GDP达到40.12万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了近110倍,32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5.82%。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如地区差距扩大等一系列令人深感忧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虽然近几年产业正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这一过程并完全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9.
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西部的经济不仅落后于东部,而且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都落后于东部。但是经济是基础,所以首先要缩小经济差距。目前的差距有多大 ?大体上的概念是,如果东部地区人均 GDP是 100,则西部人均 GDP是 40左右,这是平均数。就极端的例子看,东部地区有一批城市人均 GDP已经超过 3000美元,例如上海 1999年人均 GDP已达到 3700美元,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