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神木县农村信用联社1996年至2004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管理和改革措施,使农信社业务经营由举步维艰到快速发展壮大。成功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农村合作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合作银行的组织模式及性质路建祥一、“合并”优于“脱钩”对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机构模式,尽管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设想,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歧是:是采取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合并的方式组建还是采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的方式组建──这里所指的“脱钩”是...  相似文献   

3.
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应坚持的原则及建议刘锦洲一、组建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应坚持的原则1.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既不是农村信用社的“翻牌”和“脱钩”,也不是抛开农村信用社再重起“炉灶”,而应是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和创新,以发...  相似文献   

4.
一、城区农村信用社集约化改革:对合作制到股份制的顺应(一)农村信用社在信贷配置失衡中的位置与分化农村信用社自从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就被清晰的定位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金融主体。然而六年来,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农信社除了“脱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农信社改革的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行两制”的改革模式,即把一个区域内好的信用社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法人的商业银行,把贫困、相对落后和农业比重大的地区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重新进行审核,仍然维持独立的法人地位。然后由商业银行控股贫困落后地区、涉农比较大的合作银行、信用社。“一行两制”模式为农信社改革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信用社脱钩对农行的主要影响及对策思考陈维刚按照中央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农村信用社将与农业银行脱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为使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业务经营能获得稳定的发展,必须充分估计行社脱钩对农行业务经营带来的主要影响,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分析目前制约农信系统发展的一些问题,比较合作金融组建商业银行的利弊,提出要针对各地农信系统发展的实际状况,分类指导,当前暂不提倡由农信社组建商业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可将现农信社改称为农村合作银行,提高农信系统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并继续享有合作制金融机构的各项政策,切实化解农信社的风险,确保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脱钩﹄后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的调查与分析陈秀生卫功琦据对安徽省部分地市的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的实地调查,“脱钩”后的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存在问题据调查,“脱钩”后的农村信...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而如何解决“三农”融资瓶颈则一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在对农发行天津市分行、农行天津市分行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系统(含农信社)进行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天津市各主要涉农银行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信贷支农“天津模式”,不仅缓解了“三农”融资难题,而且在改善银行经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农信银系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有着55年的服务“三农”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正是本着进一步深化与加强这一职能的目的,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信社试点改革,改革改制后的农信银系统如何正确处理好经营中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关系,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信用社向农村合作银行转轨的思考李和清,阳东升近年来,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化,但贫困地区信用社改革缓慢,处于徘徊不前状态。信用社要与农行“脱钩”,逐步组建合作银行,这是大势所趋,对贫困地区信用社来说,将遇到许多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采取何种机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从现阶段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发达地区实施有别于其他一般地区的改革发展方略,采取先行一步以省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管理模式或改制以省为统一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其他地区有选择地后续跟进的非均衡式步进改革路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农信社的效率与效益,而且可以藉此影响和带动其他地区农信社系统的改革试点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有效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推动“三农”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华勇 《中国金融》2020,(5):102-102
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比较优势经济决定金融。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但不可否认,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期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也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独一无二的村居经营模式。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匹配中国二元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本地化+关系化”为主要特征的村居银行发展模式,此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规模不大,数量众多。  相似文献   

14.
从农信社改制成农村合作银行,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同时对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因地制宜,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改造流程为抓手,在创新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脱钩”难的成因与对策刘爱民,郭新春,李智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脱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实行分业管理,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强化宏观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项改革却步履维艰。本文试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行社脱钩后,农村信用社在改进支农服务、完善内部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加快电子化进程等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作为农信社改革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却举步维艰。文章剖析了农村信用社现行产权制度的缺陷,进而指出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阐述了农信社实施合作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设想,并初步探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川 《浙江金融》2006,(12):49-50
农村信用社这一没有银行名称的“银行”.长久以来一直在我国农村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作为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它始终支持着国家的农业发展,为“三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保障。截至06年4月,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1668亿.占我国全部农业项目贷款的近九成,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行信用社信贷投向的“非农化”及其引导胡梅涛,封保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在进行组建,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已经分离出去,农村信用社也将与农业银行脱钩,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行信用社均按“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和现代商业银...  相似文献   

19.
曾明 《银行家》2005,(9):32-39
2005年,6月30日,天津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大厦一楼大厅镁光闪烁、人头攒动,人们都在等待着见证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史上重要的一刻。随着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揭下红幕,标志有“日月凤凰”的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大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一刻全场欢腾,掌声雷动,礼花冲天。人们共同经历了天津农村信用社这只服务“三农”的金凤凰浴火历炼、追日腾飞——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了;人们共同见证了农村合作银行这种农信社改革的“天津路径”的寻幽探奇,独领风骚——农信社改革的“天津路径”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当喧嚣散尽,一切都归于平静之时,历史也从浮华的表层沉寂下来,勾勒出基本的轮廓:从建立系统党委,到确立“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市场定位;从开展“四项调整”,到实施“五大工程”;从进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到推广城区“箱式”、“伞式”信用共同体;从探索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到抢抓每一个发展机遇。五年来,齐逢昌和他的同伴们以他们的努力探索着中国农信社改革的新路径——天津路径。一个月以后,我们采访了这条路径的探路人——齐逢昌,从他那里探求农信社改革的“天津路径”。  相似文献   

20.
白莹 《金融与市场》2001,(12):36-38
一   几十年来,由于农信社一直同国有银行穿着“连裆裤“,没有真正成为合作金融组织.“脱钩“后的农信社在合作制的道路上仍然举步维艰,除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率先走上商业化改革之路外,大多数地区还是在合作制的前提下,确立省、地(市)、县三级联社的体制定位,其中又以取消乡(镇)信用社法人资格为最多.取消现有单个农信社的法人资格,是深化农金改革首先应该做到的.特别是少边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农信社,大多数势孤力单,抵御风险能力很差,不少已成为高风险社,不走扩大和联合之路实难以为继.但如果同早已实施的供销合作那样,层层建立联社体制,一级管一级,又有导入准银行之嫌,合作的界定也势必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