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金融研究》1994,(12):55-58
武汉:中国试行公开市场业务的理想之地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行长张静公开市场业务,其实质是一种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经济手段。与其它调节手段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是唯一能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它才波西方国家誉为货币玫策工具中的“法宝”。就...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一个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成为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操作目标的选择以及操作对象使用上面,还具有多种缺憾。当前,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能选择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利率的非市场化和债券市场规模约束成为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7.
上期作者论述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机制,回顾了中央银行实现各个阶段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本期作者又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了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基础货币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操作中如何选择和平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回顾了近三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作者建议央行应优化一级交易商的成员构成,注重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运作,改进操作方式和信息披露,适时增加抵押及买卖的证券。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英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需求状况。分析了英格兰银行调控这种需求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和流程,并例举了英格兰银行交易对手的加入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自身负债,进而影响金融体系,最终改变实质经济的传导机制,回顾了中国人民银行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改革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挑战,启动和不断创新公开市场业务,实现各个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并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逐步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方式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由1998年5月26日恢复以来,已经基本确立了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正反并用,现券和正回购交易数量比重的加大,充分反应了人民银行对之操作的渐趋成熟和对市场影响力的日益加深.这样,市场对人民银行短期政策走向的判断也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公开市场操作.  相似文献   

15.
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许崇正公开市场业务是市场经济调控的主要力量和手段,是一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操作工具,是其“最重要的稳定经济的武器”。因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实现金融市场体制的创新,理所当然地必须借鉴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这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受到中央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余额的严量制约。因此,应在改革和完善中央银行融资易的基础上,赋予中央银行创造货币市场有价证券的权力,并将历史上财政透支与借款形成的债权转化为国债,以有效增加中央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余额。  相似文献   

17.
18.
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旨在实现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根据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或外汇买卖,吞吐基础货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最理想的工具是短期国债,但长期以来,我国短期国债发行量不足,为了解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问题,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兴起的公告操作方式,不仅使公开市场业务突破了对国债规模要求的限制,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鉴于我国国债规模相对较小,远远不能适应公开市场操作要求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不依赖于国债规模且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即公告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