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尽快扩繁推广由白城市林科院选择出的两个西伯利亚白刺优良类型,为白城市开展的200万亩白刺生态产业工程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撑,该院在省市农业开发办的支持下,自行设计安装了10套全光喷雾育苗地,其中,每个全光照喷雾池面积140平方米,育苗10万株。同时,配套建立了能够对喷雾时间和间隔时间进行自动控制的供水系统,该基她培育的是由该院选择出的匍匐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际湿地公约有关“湿地”的定义和我国湿地分布情况,指出:我国大部分湿地具有水热条件好,有机质丰富、潜在养分高的优势,开发湿地可以补充我国耕地不足以及安排剩余劳动力。但是,目前部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利用过度、单一经营、效益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功能退化、开垦与配套建设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资源保护呼声日盛的今天,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不但要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更应该关注其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认真地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审视,对其价值进行充分认识和发掘,在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利用它.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和事实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发和保护,使民俗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阐述了生态保护与当前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主要矛盾,指出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重新确定新时期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矿产资源开发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根据鞍山市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该市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做法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市地矿管理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文章通过介绍地质遗迹资源的主要类型,分析国内地质遗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矛盾,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本农田和煤炭开采分别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针对制约煤炭资源开发与基本农田保护协调发展的因子提出煤炭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协调规划的理念,并从理论基础和规划要点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绿色食品的开发原则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绿色食品的开发原则 根据绿色食品发展的方向和多年的实践,绿色食品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越来越大,但煤粮复合主产区面积广大,而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为此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和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其成因,试图利用煤粮复合区的土地以协凋能源开发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提出编制协调规划,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等相应建议。通过建立煤炭储备保护区、提高基本农田占用标准、保证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来协调煤炭资源开发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空间布局;通过时间安排,进行动态复垦,实现煤炭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8个县市实际情况的调查,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选用37个具体指 标,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综合评 价。评价结果显示, 1999~2012年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得分从1999年的 -15.348 0提高到2012年的28.732 9。特别是2005年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批准建设之后,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显 著支持作用。通过分析指出影响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主因子,分别是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因 子、产业结构因子、人口素质范畴、社会基础设施发展因子。并通过主因子的变动情况,指出影响该地区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柴达木盆地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禀赋不均, 限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人力资源实力较弱,科教投入不足,影响其工业转型;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 提出促进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应在积极保护荒漠植被的基础上,有条件、有序地合理利用;在水土资源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以节约农业用水为突破口的战略目标;阐述了积极培育荒漠植被,发展特色农业,逐步修建山区水库代替平原水库等7项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部在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及矿业在资本积累中的优势 (暴富 ) ,吸引了相当一批人和资本的目光 ,矿业经济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开发矿产资源有利于迅速改变部分人、部分地区的经济状况 ,但同时矿业又是一个高污染、高破坏行业 ,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几乎肯定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假如本世纪的西部开发 (包括矿产资源开发 )不幸演变成一场西部大开挖、全面污染、全面破坏的结局 ,这样的开发无疑是失败的。选择实行开发与环保并重的方针最符合全社会的根本利益 ,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处理开发与环保的矛盾 ,政府应该发挥核心调节作用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筹码 ,使严重失衡的天平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4.
玛多县地处青海省的南部,黄河源区,主要有旅游、矿产、水电、草场、动物等自然资源,其中以草场、动物、旅游等资源最重要,是该区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该区的草场退化、畜牧业产值下降、水资源匮乏,鱼类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又不够,这是玛多县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玛多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将严禁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该县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以鱼类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畜牧业次之,杜绝矿产的开采,保护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出游时首选的方向之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生态景区,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长白山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盲目竞争、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这样会为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甚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方面对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以此为依据,为促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制定合理分区,控制客容量;(2)设计旅游活动,减少环境干扰;(3)完善法规建设,注重技术成果;(4)开发旅游产品,突出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传统村落一直以来是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域特色明显、类型突出的单个村落,研究结果多为“地方性知识”,缺乏“整体社会知识”的解释,文章分析了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区域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区域资源文化特色,提出古徽州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构想。[方法]选取古徽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构建了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统计方法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化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古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在区域宏观层面基本呈现凝聚分布状态,从县区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分布在黟县、歙县和婺源,且各县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在进行核密度估计后,发现黟县、徽州区和歙县的密度较高。[结论](1)古徽州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 区域环境、地形地貌、交通以及较为滞后的社会经济,成为传统村落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屏障。(2)基于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应当立足于区域徽文化的资源本底,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提升竞争力,运用系统性思维,形成区域整体性保护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治理开发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盆地的治理开发提出4个方面想法,即:在多风干旱农区推行膜与滴灌;荒漠植被保护与培育;准噶尔盆地沙漠的治理开发方针和能达到的规模;以及合理调配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三大目标之一.在阐述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重视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分析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在当前人口激增、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nalyses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price protection for one important food, wheat, in a pooled cross-country and time-series analysis. For the aggregate sample it is shown that wheat price protection increases with a rising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th a growing import dependence in wheat. Beyond this general pattern,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variation in wheat price protec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explained if qualitative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additionally into the model. For example, in Japan, in the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during the commodity price boom (1973–75), wheat price protection followed a specific pattern. Income elasticities and import-dependence elasticities of wheat price protection are computed for all countries in 1968–80, and additionally for various sub-regions and sub-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