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具有悠久的酒历史和酒文化,随着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白酒企业的营销模式需要创新和转变。本文以贵州青酒的营销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贵州青酒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酒业的营销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白酒是属于我国的传统蒸馏酒系列,由于它独特的生产工艺,具有很长的品牌历史,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中国白酒业已由产品广告战向品牌战转变,一二线品牌占有了先发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酒品牌如何成长成为大家关注话题。试图通过邢台地方酒业顺府品牌发展的现状、优势及营销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我国白酒市场的特点和部分白酒企业的营销示例,给顺府酒业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而为公司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希望为国内的白酒企业的品牌营销和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阿美 《糖烟酒周刊》2004,(47):B049-B049
逆向营销的概念似乎是始于金剑南,因为据说在其上市前,其策划班子是经过长达一年的市场调研才确定了这个品牌的定位。而这次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记者近日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五粮液的一个子品牌“烤酒”的产品和营销定位也暗合了逆向营销的理论,其成功的原因恰恰反证了当今一些白酒品牌的失败根源。烤酒的案例给白酒界带来了一些启示,那就是:我们的产品应该满足谁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广告营销到盘中盘模式,从盘中盘模式到深度营销,白酒营‘销和国内其他产业一样,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今天的白酒业,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困惑过,在后备箱时代之后,在烟酒精品店泛滥的今天,白酒的营销下一个模式是什么?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是能够帮助白酒业实现下一步营销突破?在这个时期,直分销这个概念走进了白酒这个圈子,作为直分销模式的集大成者和转播者之一,我们采访了远景营销管理咨询机构的董事长司圣国。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4,(34):8-17
酒海里沉浮、奋斗、成熟,一路挥洒青春和梦想,我们对白酒的钟爱丝毫不逊色于这位古人,我们不但是酒的饮者,还是酒的作者、歌者和舞者。然而新世纪初的白酒市场却是一个撒旦式的微笑,曾经流畅的脚步变得沉重而滞涩,前途充满了变数、困惑和迷茫:新开辟的市场得而复失,通路久攻不下,终端悬而未决……既往的经验无奈地遭遇营销盲区。白酒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在围绕着终端进行,终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随之也给我们带来了悲哀,终端已经沦为一个让你心惊肉跳的黑洞。经营以利润为中心,我们可以不问精神的投入,但是可以不问物质的产出吗?终端困局如何突破?难道白酒营销已经走到极限了吗?  相似文献   

6.
今天酒类行业遭遇了一个极为尴尬的“营销困境”: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没有“品牌忠诚”;另一方面,没有谁能使渠道终端乖乖买账!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行为的不断变化,酒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进行营销模式创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唐江华 《糖烟酒周刊》2005,(30):B012-B013
关系网的编织同样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做关系营销最重要的是坚持!那么,在县、乡市场如何运用好关系营销去成就高档品牌呢?本文从实战的角度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白酒高档品牌利用关系营销运作市场的模式及其特征,希望能够给各位营销同仁一些帮助和启迪,进一步完善关系营销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的中国白酒营销界,有两大营销模式在业内并行——品牌模式和终端模式。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品牌模式多见于川酒。相比之下,“终端模式”就存在很多争议。有人当“终端模式”是一种法宝,是白酒行业一种突围之道;也有人认为“终端模式”仅仅是一种战术,是权宜之计,将之奉为战略,必将为之付出代价。 ....  相似文献   

9.
张磊 《糖烟酒周刊》2006,(13):86-86
“虽然我们从4月12开始正式运作淮南市场.但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迅速打开了局面.目前每天出货量达500箱.都是现款回收.打破了淮南市场淡季白酒运作市场的先例,现在货都快供不上了”。据安徽金口酒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磊透露.金口最近推出的金坛子“皇品”系列由于定位准确.营销策略对路.厂商配合密切.在淮南拓展速度非常快。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7,(7):18-18
从营销模式的变革情况来看.目前整个白酒行业都处于一种“上下求索”的时期。在这种时期.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变化与日俱增.但是业界对这些变化的走向尚未形成明确认识;另一方面.业界已经在原则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11.
数十位国内享有盛誉的营销专家齐聚一堂,登台领奖,这是刚刚结束的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的活动盛况,其颁奖场面之隆重、高层人数之众多是其他颁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此次活动共评出最佳营销机构10家.金牌策划人8位,经典营销案例10个。获奖后许多营销专家都有这样的感慨,“金爵奖是对我们价值的肯定”。据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的评选初衷,就是要给这些曾为中国酒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的智业机构一个充分的肯定,在中国酒业发展的历程中,智业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营销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某种角度讲,智业机构所贡献出的“智力”已经成为酒类行业的重要力量,它支撑并推动着中国酒类行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丰富并改变着中国酒类营销的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显而易见,当前白酒产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商业贿赂治理和打击力度的加大,白酒行业中诸如买店、开瓶费等厂家常用的终端运作手段被遏制。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如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又能有效启动终端、拓展市场,成为业界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而创新白酒营销模式,自然成为此课题的核心。可以预见,未来谁最先找到这一“核心”答案,谁将推动白酒传统产业升级和引领白酒业营销潮流。  相似文献   

13.
唐延久 《糖烟酒周刊》2004,(22):A038-A039
在中国白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白酒企业的发展愈来愈艰难,寻求突围,尝试创新,各大白酒企业纷纷使出撒手锏,为发展而战、如何在纷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进行产品区隔?如何准确地找到消费者的心智?有这样一个白酒的品牌设计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南方酒业出品的“忘年交”酒。近期,本刊专门采访了南方酒业的企划总监晏晟,让我们听一听他在产品定位方面的营销心得。  相似文献   

14.
在业内,徽酒总是被认为终端做得不错,而徽酒在重视终端、拼杀终端的背后,系列的求索创新之路却鲜为人知。我们认为,应该让业内知道的是:徽酒在白酒营销方面,无论是品牌、渠道及终端、消费者都有—套值得行业探讨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5.
梁咏 《糖烟酒周刊》2007,(14):26-30
为了让业内对酒类行业的主流智业机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智业机构,本刊本着“客观、公开”的宗旨和“严谨”的态度,精选、汇总了20家中国酒业主流智业机构的资料——中国酒业主流智业机构20强。需要说明的是,在这20强中,我们仍然主要侧重于“营销”和“酒行业”,以金爵奖获奖机构为主体。因此对于众多优秀的智业机构无法一一囊括。 中国酒业主流智业机构20强的出炉参照以下几个原则:1廖考首届中国酒业金爵奖的评奖结果。2,依据智业机构在酒类行业的知名度和活跃度。3.以营销为主。同时涵盖优秀的酒类包装、广告创意等机构。希望中国酒业主流智业机构20强可以体现本行业智业的原貌。(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梁咏 《糖烟酒周刊》2007,(34):106-107
当前,白酒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消费心态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是导致市场出现转型的根本原因。2003年以前。酒店餐饮渠道是酒类消费和实现购买的主要渠道,在白酒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成熟,白酒“后备箱时代”来临,酒店餐饮渠道的作用逐渐弱化,白酒消费和终端呈现多元化特点,白酒“窄众”营销时代来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糖烟酒周刊》针对自带酒水现象提出的“后备箱时代”观点曾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大量消费者自带酒水对传统的白酒操作模式形成了一定冲击,酒店的核心带动作用正在被进一步削弱。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商业贿赂治理和打击力度的加大,白酒行业中常用的买店和开瓶费等营销手段也开始受到限制,这对于广大厂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8.
对于酒业来说,价格是可以跟进的,渠道是可以替代的,终端是可以复制的,营销模式也是可以效仿的,品牌虽然不可复制,但品牌塑造已经陷入同质化危机之中。所以,只有创新和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持续创造竞争优势。 在酒类产品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香型创新曾经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流路线。而今,在白酒低度化趋势下进行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低度活化的另外一种竞争选择,成为企业创新的另外一种高度。对于白酒低度化趋势下哪类产品更适合创新,以及产品如何创新,在创新时注意什么问题等,业内的资深专家和营销人,均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数字营销发展最“热”的一年.新的营销模式也在大口分食传统营销模式的蛋糕。《成功营销》2011年12月刊通过对整年的营销总结.告诉所有营销人:数字营销“热”势不可挡.“不数字.失市场”。  相似文献   

20.
陈钢 《中国报业》2013,(9):68-69
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突然出现了这么多会唱歌的人,歌迷们如痴如醉,评委们无法割舍;广告纷涌至电视台,观众们茶余饭后讨论的尽是“好声音”……浙江卫视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好的歌声,也有全新的娱乐模式和电视营销模式。而从自身报业人事部门工作的层面,笔者认为,这档节目可以启发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思考组织人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