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为真私营挂着假集体企业摘“红帽”的过程中,甄别企业性质的重要标尺就是看“谁投资谁所有”。但平顺县原安嘴采矿厂集体没投过一分资,现在有少数人却要让它永远戴“红帽”。工商部门在界定企业属性中始终认为是非集体企业,但上级纪检部门不同意。为此,作为这个企业的纳税人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2.
就像很多着迷越剧的人不知道嵊州是越剧的故乡一样,成千上万系着领带的男士却多数不了解这些漂亮的领带可能来自嵊州。按嵊州领带年产量来推算,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中,则有一个靠嵊州领带来打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显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上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产品——“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内蒙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在兰州,当众多商家为生意难做而苦不堪言时,人们却在兰州市民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消费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摆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几乎更是“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5.
文京雄 《中国高新区》2008,(10):116-116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愿回忆那么一段历史:晚清,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肆虐。他们烧毁圆明园,烧杀奸虏无恶不作,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最终把这个泱泱东方大国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读完《晚清有个李鸿章》(赵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不免对李鸿章——这个晚清重臣、洋务领袖、慈禧走狗、刽子手加卖国贼,却一心一意欲救大清于水火中的人产生了同情。他在外受尽别国的歧视,在国内却还要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可实际上,如果没有他的最后支撑,大清恐怕要灭亡得更早。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在被为“关城之首”的嘉峪关下,曾有一片清冽的泉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当年汉朝名将霍去病率领20万大军在这戈壁荒漠上南征北战。当他们在这个名叫金泉的地方获得大捷后,汉武帝闻讯赐给十万白银、御酒十坛。这十坛美酒却难倒了金戈铁马的将军。当他月夜踱步军帐外时,意外地发现泪泪流淌着的金泉。于是他将美酒倾倒泉中,与全军将士开怀畅饮,从此这里便有了“酒泉”的美称。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在此饮酒泉水而赋千古绝唱:“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洒,地应无酒泉”。而今,将军的壮举与…  相似文献   

7.
穿布鞋舒服,但未必每个人都喜欢;打领带帅气,但未必任何季节都适合。而当这样的一种原本属于个人喜好的事情变成了行政命令式的强行,就显得有些颇让人费解了——连穿衣打扮都要细化到这份上,我们的管理者果真就是“体恤民情”吗?  相似文献   

8.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23):24-24
“许多城市只要‘人手’,不要‘人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表示,许多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却是矛盾的,需要他们劳动,却不希望他们分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23):24-24
“许多城市只要‘人手’,不要‘人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表示,许多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却是矛盾的,需要他们劳动,却不希望他们分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邓熙 《新财经》2008,(5):96-97
在任何正式的场合,陈天桥总喜欢穿一身深色西服,他个子不高,但目光如炬,霸气十足  相似文献   

11.
满意,再满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满意”一词出现的频率高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许多公司将其天天挂在嘴上说、放在心里念,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企业竞争制胜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不少公司为之付出许多精力和心血,但取得的效果却总是微乎其微。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认为从满意度公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些答案。  相似文献   

12.
2004年5月.刚刚戴上“甘肃首富”桂冠的张国芳被中纪委的人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带走,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当地官场的大“地震”。2005年3月,张国芳以“取保候审”的名义被释放。一年多来.张国芳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但行事却更加低调,直到前不久“全国浙商论坛”在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13.
女人与茶     
茶叶,可说是中国的国饮,遍布神州大地的各个街巷。对于喝茶,男女老少皆司空见惯——放几片叶子于茶杯中,倒上开水而已。倘要了解茶的作用及茶文化的发展,能答上来的人恐怕不多。茶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种“饮料”,口渴了就饮茶,但许多人却没有体味过喝茶的美。倘若你静坐一室,沏上一杯龙井茶,闻着淡淡的清香,你会发现茶与许多事物都有联系,尤其是女人。  相似文献   

14.
陆林  段陈 《东北之窗》2010,(4):82-84
怕生孩子,不仅在当下的中国,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生得起却养不起”已成了他们的共识,一些生了孩子的父母称自己为“孩奴”。 “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  相似文献   

15.
柴松 《魅力中国》2014,(18):297-298
美国的种族歧视历史悠久,自从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黑人的血泪吏便在美国历史的舞台上拉开序幕了。从非洲掠夺来的无数黑人,被当做奴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殖民地种植因为殖民者开发土地。奴隶制社会早已过去,可是在这新大陆上,殖民者却把奴隶制复活了: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新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黑人不被当做“公民”看待,在这个后来独立的所谓“平等”的国家里却没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即使后来终于获得了民权,但直到今天,种族歧视的影响也没有彻底消除。本文将简述一下美国黑人获得民权的历史过程,以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宪政史。  相似文献   

16.
李蓉 《东宇经纬》2000,(8):24-25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里,有一个人穿了棉衣赶路。太阳和狂风打起赌来了,看谁能把穿在人身上的棉衣先脱下来。为了把他的棉衣脱下来,风狂暴地刮起来,但却只能使那人把棉衣裹得更紧,怎么也扯不下来;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在他身上,那人便自动脱下了棉衣。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有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是:“你是我惟一不认为是河南人的人”,算是给我的最高评语。如果说给我的同乡听,肯定让他们心寒。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每当别人再问起我中国式问题“你是哪的人?”,我要么就说具体出生地“郑州人”。要么就说我的户口所在地“上海人”,要么就说我的定居地“北京人”,  相似文献   

18.
采访“上挂干部”本来是最容易不过的事。因为许多中央和国家部委都有“上挂干部”,平时与他们接触也不少,所以不必出京,就能得到第一手材料。 然而,一提到采访,几乎所有的“上挂干部”都一口回绝,甚至平日一起聊过“上挂”感受的朋友,听说记者要写这个题目,都专门叮嘱:“千万别把我的心里话写进去,别人会看出是我说的,万一被挂职单位的同事看见,影响不好!”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乡镇》2004,(9):32-34
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自认为是一个清醒的产业投资者,自特变电工1997年上市以来,他的眼光就没有从输变电工项目上离开过控制着50亿元资产、个人财富上亿的张新其貌不扬,个头不足1.6米,配上不打领带穿的西服,活脱脱一个“刘老根”。  相似文献   

20.
谢伟 《中国西部》2006,(2):163-163
前些年我和一帮写字的哥们经常聚饮,常常深夜醉归,弄得老婆很是伤心,经常苦口婆心地对我进行劝诫。我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却无令人满意的行动,她实在无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有两句简单的歌词:“从此不愿见你在深夜里买醉,不要轻易尝试放纵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